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 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本科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B类、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试点单位、职业院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试点单位,获准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入选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
学校创建于1933年,原名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学校数易其名,先后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州农工业职业学校、广东省立广州工业职业学校、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广东省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广东省轻工业学校、广东轻工业学院、广州轻工业学校等 ,1959~1963年和1978~1983年曾开办本科职业教育。1999年,学校升格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并入。2024年6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9月3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揭牌。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广州校区和佛山南海校区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668.539亩,图书资源总计275.0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1亿元;设有14个二级学院,有招生专业76个,其中本科招生专业6个,专科招生专业70个; 有教职工1384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8326人
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广东省轻工业学校
1933年6月,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创建,政府拨款30万元兴建,当年招生161人,校址在广州市三元里。 校长黄巽。初创校时,招高级土木工程科一班,初级机械科、初级印刷制版科、初级农产制造科各一班,学习年限均三年毕业。学生在校学习,半工半读。
1935年3月,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第一农工职业学校。
1936年,广东省立第一农工职业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州农工职业学校。
1937年,日寇开始轰炸广州,为躲避日寇战火,学校被迫在1937年至1945年进行长达3000公里的护校苦旅。同年9月,学校被迫迁入顺德大良镇。1938年10月,学校迁至中山。实验室设在澳门,机工厂设在香港。广东省立广州农工职业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云骇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40年4月,中山沦陷,学校疏散入澳门,借用鲍斯高及圣约瑟中学课室继续上课。同年8月,学校继续经香港迁移到韶关乐昌上丛村坚持办学并创建广东科学仪器制造厂。1943年7月,学校再度迁至连县西岸乡及县城。1944年9月,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再度迁往西江罗定,学校亦随之迁至罗定。罗定学宫为我校临时联络处。1945年1月,学校迁到云浮腰古水东乡祠(蓉华书院)办学,同时开办西江工业专科学校。9月,学校重回广州,接收了位于大南路的“伪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
1946年1月,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校三年级学生留在大南路上课,一年级新生和二年级重新回到三元里旧校区上课,一度暂借大佛寺办学。
1947年9月,全校学生迁回三元里旧校区上课,此时学校规模为五科,19个班,559名学生。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学校由军管会接管,继续办学。
1950年1月,学校由省文教厅领导,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2月,学校迁到广州小北登峰路办学。
1952年,广东全省工业中等学校进行调整 ,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染织科参与合并组建武汉纺织工业学校,机械科参与合并组建长沙中南机器制造学校,电气科参与合并组建中南电气工业学校,水利、土木科参与合并组建珠江水利学校。
1953年春,中南地区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全区性院系调整,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广州私立天佑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兴宁高级工业技术学校、湛江高级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与常德高级工业学校、郑州工业学校、湖北武昌高级工业学校、湖南工业技术学校、江西高级工业学校、萍乡高级工业学校等6校的化工科和糖业科合并组建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广州化学工业学校。同年,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广州化学工业学校更名为广州化学工业学校 ,由轻工业部直接领导。
1954年1月,广州化学工业学校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广州化学工业学校,校址在小北登峰路。
1955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广州化学工业学校更名为轻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校址在小北登峰路。
1956年6月,轻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更名为食品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校址在小北登峰路 ,由食品工业部领导。
1958年3月,食品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广东食品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轻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3月迁址至广州市新港西路。
1959年10月,轻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轻工业部属广州造纸工业学校、轻工业部属南宁造纸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广东省轻工业学校 ,由轻工业部和广东省双重领导,同年秋,学校招生大专班。
广东轻工业学院
1960年,广东轻工业学院创建(合署),分设大学部和中专部,先后招收了三届大学本科生,由广东省轻工业厅领导。
1963年1月,学校划归中央轻工业部直接领导,挂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广东轻工业学院两个校牌。
1964年,学校改名广东轻工业学校。同年秋季,大学部不再招生,学院名称取消,更名为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
1969年,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撤销 ,广州安装工程公司、轻工业部安装工程公司二队及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并入广东轻工业机械厂,仍属轻工业部管理。
1973年,学校从广东轻工业机械厂分离出来,恢复招生,名为广东轻工业学校,由省轻工业局领导。
1974年,在学校内成立“广东工艺美术学校”,与“广东轻工业学校”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由省轻工业局领导。
1977年,学校管理体制是由轻工业部与广东省轻工业局双重领导,以部为主,日常行政工作与人事工作由广东省轻工业局负责,其他由轻工业部负责。
1978年,经广东省批准开始招收糖、造纸专业大学本科生,开始复办“广东轻工业学院”。
广州轻工业学校
1980年,恢复“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轻工业部重新接管学校,撤销“广东工艺美术学校”和“广东轻工业学校”两个校名,为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列入全国轻工业重点中专学校。
1992年,全国中专办学水平评估,学校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1995年2月,中国轻工总会撤销,中国轻工总会通知学校更名为广州轻工业学校,定为副厅局级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1月,学校开始建设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
2004年10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06年6月,学校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2007年,学校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
2008年,学校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
2011年6月,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院校验收。
2016年,学校被列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9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二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学校牵头成立全国化妆品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 ,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2020年7月,经广东省人社厅批准,学校正式设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2021年,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并入学校,成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教育部。 8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化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州乡村振兴学院在化州职业技术学校正式挂牌。9月,学校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
2022年10月,学校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典型院校”。12月,学校获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直属基地 ,被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2023年3月,学校入选鲁班工坊建设联盟成员单位。9月,学校获批为2023—2025年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
升格组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202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同意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同时撤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建制。 9月3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 、11月16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与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发研究院战略合作仪式暨广轻大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院启动仪式在该校南海校区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 ,有招生专业76个,其中本科招生专业6个,专科招生专业70个
师资力量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教职工1384人,专任教师1055人,其中正高职称专任教师104人,“双师”素质教师506人;有珠江学者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技术能手5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2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1人,中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35.54%,其中正高职称101人,副高职称32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83.55%;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的双师比例为92.55%;聘请行业导师47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能的兼职教师比例27.16%。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4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示范性(骨干)专业16个;省级示范性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8个、省一流高职建设高水平建设专业9个、省域高水平专业群9个;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开放课程共92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
教学成果
2023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国赛共11个赛项、11支队伍,共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组织参加省赛121个赛项的171支队伍,获得一等奖45个、二等奖45个、三等奖61个;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学科类竞赛4个,共获得一等奖31个、二等奖51个、三等奖81个;参加金砖大赛15个赛项,获得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连续四年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一等奖,2018年以来共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7项,在近两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7项,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近五年,学校学生共获得各类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383项、省级获奖4007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14项(金奖7项)、全国挑战杯大赛8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20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152项。 34本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成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 ,广东省级工程中心9个,佛山市级工程中心6个,广东省级高端智库1个,广东省级省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广东省级省级科研创新团队4个 ,设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联合成立广轻-澳盾联合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入选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承建单位。
科研成果
2022-2023学年,学校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技术项目6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6项、市级17项,公开发表论文354篇,其中:中文核心27篇,三大索引36篇。中国专利申请174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2项;共获得139项专利授权:发明专利46件;专利转让12项,专利转让费共计100.001万;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共485项,到款额共计2731万。学校教师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教育分会科技进步奖1项,国际发明展发明奖项7项,得到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标示三个。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近五年累计立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99项,其中自然科学项目总数153项,厅级以上人文社科项目总数189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有可使用图书资源总计275.08万册,其中纸质藏书166.72万余册,电子图书108.36万册,各类数据库26个,涵盖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等。在学生宿舍区建成智能化的馆外自助借阅空间2个,自助学习空间1个;分别在新港校区和南海北校区建成红色经典阅读空间2个,在南海北校区改造完成自主学习空间、多功能自习中心、多功能学习中心等主题空间,配备了座位预约系统和研讨室预约系统,在教学楼建立了数字阅读驿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