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专科院校,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岭南建筑技术职业教育产教创新基地、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校前身是1979年建校的广东省建筑工程技工学校,1986年改名为广东省建筑工程学校,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职学校,2006年4月,学校由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正式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广州、清远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000亩;设有8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49个;有专任教师900多名,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1000多名。
历史沿革
1979年,学校的前身广东省建筑工程技工学校建校。
1986年,广东省建筑工程技工学校改名为广东省建筑工程学校。
2001年,学校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职学校。
2006年,学校由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正式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
2022年8月8日,学校拟立项为广东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2024年8月,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建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49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在专任教师900多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2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以上,同时聘请500多名来自生产一线有熟练技能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聘请30多位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和专家学者为学校客座教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4月,学院建有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2门。有工程造价、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古建筑工程技术、跨境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与7所高校实现了“3+2”或“2+2”高本衔接试点建设工作,实现专业内涵升本新拓展。有海外创新创业研习基地(新西兰、芬兰)1个、中英中法现代学徒制研培中心1个。
教学成果
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9项,省级教改专项15项,省部级项目55项,获得各类专利等知识产权181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9月,学校获得各类专利6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首批12个校级重大科研获立项。
截至2021年11月,近五年,学校公开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7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50余篇,获授权知识产权65项,其中软件著作权24项。
2020-2021学年,学校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纵向科研到账经费220万元;申请专利40项,授权32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达165.25万元,技术交易到款额达38万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至2022年12月,馆藏纸质图书80余万册,可用电子资源有超星电子图书超百万种,电子期刊中国知网等。订阅纸质期刊700余种、报纸7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