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韩山师范学院

  • 区域:广东潮州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桥东社区卧石路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8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韩山师范学院(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韩山师院”、“韩师”,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广东省潮州市共建高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是中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师范学校。

韩山师范学院始于1903年创立的“惠潮嘉师范学堂”。1921年,更名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更名为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韩山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韩山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升格为本科学校并更名为韩山师范学院。2015年12月,学校获“广东省教育厅会计决算工作优秀单位”表彰。2016年,在广东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中获“优秀”等级。2018年,获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获评广东省首届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2024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5月,根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约1500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 ,有校本部、韩东校区两个校区,后重新划分为西区、中区、南区和东区。 学校现有多功能信息化图书馆1座,面积近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236.4万册,电子图书114.55万册。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和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60个本科招生专业(含大类),涵盖9个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24047人(含潮师),教职工1600多人

历史沿革

创立与基础建设阶段

淳禧十一年(1251年),郡守刘希仁捐俸修潮湿残破的院舍。不久后,书院被废除。元十五年(1278年)城南书庄(原韩山书院旧址)及所附韩祠,经历战乱后损毁。廿一年(1284年)由潮州路总管王用文重建,称为“韩山书院”。翌年(1332年)七月临川吴澄撰写了《潮州路韩山书院记》,记载书院落成盛事,碑记现存于潮州西湖公园内。正十二年(1352年)城南韩山书院地毁于火灾,韩祠也随之废弃。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巡道史起贤于笔架山麓韩祠左侧的明代御史蔡梦悦祠重建书院,在坊址建构大门,改称“昌黎书院”,题其堂为“原道堂”。康熙年间立《昌黎书院碑记》,现存于韩山师院。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知府龙为霖沿旧址扩建,翌年三月完工,复称“韩山书院”。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改为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1921年10月,改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发展提升阶段

1935年,改为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6月潮州沦陷。韩师在日寇铁蹄踏入汕头之5月间,被迫举校迁往原揭阳县古沟乡尾寨。当时韩师是潮汕地区“硕果仅存的一所省立中学”。1944年下半年,因战火燃近,韩师又辗转迁往地处大北山区的原揭阳县灰寨乡下舆村,借崇正小学校址办学,条件相当困难。 1946年春,搬回原址,中学部移交金山中学。 

1958年秋,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秋,停办,分办为韩山师范学校和汕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77年,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大专班,招收大专生。1978年12月,韩山师范专科学校复办,设置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5个专业,其后附设干部专修科。1990年秋,与华南师大联合举办中文、数学等本科班。1993年12月,经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校名韩山师范学院。1995年4月,正式挂牌。 

深化改革阶段

2001年,潮州师范学校撤销中师独立建制,并入韩山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更名为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开办师范大专班。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获“优秀”。 2009年,潮州市与学校共建潮学研究院

2016年3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同年12月,入选广东“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建设对象。2017年3月,与华南师范大学开展师范类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2018年1月,入选广东省教育厅易班建设试点高校;同月,被评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建设院校; 同年5月,获得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单位立项;12月,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6月,泰国玛希隆大学与学校共建的泰中东南亚华人华侨(潮学)研究所揭牌。2023年4月,入选全国高校红色体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024年3月22日,入选广东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推荐高校。9月,韩山师范学院附属三饶中学揭牌; 同月,韩山师范学院获批成为2023年度审核增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2月19日,韩山师范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韩山师范学院召开。 

2025年1月17日,广东拟认定韩山师范学院为软件与智能物联产业学院,公示时间从2025年1月17日至1月22日。 3月4日,韩山师范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根据学校官网显示,韩山师范学院设有17个二级学院和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 开设60个本科招生专业(含大类),11个专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冲补强”重点学科3个,第六轮校级重点学科8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 1600 多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超过80%和3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0%以上。同时,还聘请陈平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顾问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及学科带头人。成立“大师工作室”,聘请手拉壶大师谢华、陶瓷雕塑大师吴维潮、潮州菜大师方树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任教,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项人才培养计划)8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含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6 门,包括线上一流课程 6 门、线下课程 8 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16 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2 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4 门;学校引进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1 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1 门;学校基于“韩师慕课学习通”打造五类“金课”,其中校级精品课程 116 门,省级课程 22 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5 门,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 2 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5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8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基地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产业学院3个、省级课程教研室3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13个、省级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项目3项、通过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专业认证专业7个、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专业3个,建有校外实习基地366个。

  •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近三年,学校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60项,省级奖励2025项。 

2021年,学校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以及文体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473项,其中国家级81项;获得省级师范生技能竞赛奖81项;获得省级以上文艺、体育竞赛奖182项,其中国家级3项。其中,在第十届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国赛)中,学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赛区中,学校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在第九届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学校获一等奖6人、二等奖18人、三等奖39人。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9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化发展路径,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12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扩大了办学领域,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影响力。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根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科研平台4个、省级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平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创新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中心2个、省级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1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2项),横向项目396项,经费3516.54万元;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项,出版学术专著33部,发表学术论文1822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48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3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总面积30065平方米,阅览室座位1789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27.94万册;拥有电子图书114.55万册,电子期刊54.55万册,学位论文596.91万册,音视频102681.4小时。馆内设有古籍、潮汕文献、赠书等特藏阅览室以及陈复礼摄影艺术馆、陈其铨书道馆、生物标本厅等特色展馆。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