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大学(Fuya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阜师大”,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第一批“安徽省绿色学校”。
学校初创于1956年,历经阜阳高师速成班、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等发展阶段。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阜阳师范学院。2019年6月,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201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22年入选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占地114.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5.83万平方米。设置17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有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有专任教师1194人,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生26127人、研究生883人。
历史沿革
1956年,阜阳高师速成班开办,设中文、数学专业,学制二年;物理、化学、地理专业,学制一年。
1957年秋,高师速成班改名为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中文科、数学科并入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在一年制各专科学生中,除部分分配工作外,又成立理化科、史地科,计划续读一年,因“反右派斗争”开始,这批学生于一九五八寒假分配工作。
1958年9月,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改建为安徽省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史地等科,学制二年。
1960年,增办政治速成班,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两个预科班,后于1962年全部转入阜阳师范学校学习。
1962年春,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同年秋开始招进修生,设中文、数学、外语、生化、政治专业。
1963年夏,进修生提前毕业,大部分学员分配到小学任教,小部分并入六安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和省教育学院学习。
1964年秋,停招进修生,改办中学行政干部和骨干教师轮训班,每期两个月;农中教师轮训班,每期三个月。
1965年,从农中教师中招生284人,分语文、数学两个专业,学制一年,原定1966年暑假毕业,因“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8年结业离校。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下迁农村,在临泉县谭棚公社、高塘公社分别开办两所中学。当时全校教职工99人,除33名工人外,其余全部随校下放。
1974年,在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的旧址,创办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受省、地双重领导。设中文、外语、数学、理化(物理、化学)、艺术(美术)五个系六个专业,另设有马列主义教研室、体育教研室,担任全院公共政治课、体育课的教学。《汉语大词典》安徽省第六编写组设在阜阳分校,中文系部分教师参加专职编写工作。
1974年、1975年、1976年,分别招生401人、400人、250人,学制为三年。
1977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恢复统一考试招生办法,当年招生390人,次年招收409人,1979年招收306人,学制四年。
1978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扩建为阜阳师范学院,9月20日召开了阜阳师范学院成立大会,并确定9月20日为校庆日。
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09年,增列为国家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启动研究生培养。
2013年,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4年9月,入选第一批卓 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5年,入选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
2017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9年6月10日,教育部同意阜阳师范学院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设有17个教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有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194人,94%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比3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63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8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8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39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常凯院士等兼职教师109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拥有2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是安徽省首批省级华文教育基地,获批接收外国留学生来校短期进修、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与美国、英国、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中国台湾、澳门的4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常年选派师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研修。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现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2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39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764项,横向合作项目421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4项,学校教师获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46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246篇,获国家授权专利671项;出版著作232部。主办出版《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阜阳师大报》《安徽基础教育》。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0月,阜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6.91万册,文献资源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门类。图书馆收藏有工具书16000余册,古籍17702册,以及《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全宋文》等精品藏书。每年订购中文期刊1000多种。电子图书106万种、中外文数字期刊约1万种、博硕士学位论文535万篇,内容覆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门类。图书馆引进了优秀中外文数字文献资源库,其中大型数据库有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库、Web of Science、EBSCO系列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PQDT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包括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抗衰老中草药专题数据库等。
学术期刊
《阜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阜阳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刊登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学术论文,辟有皖北文化研究、三子(老、庄、管)研究、三曹与建安文学研究、 修辞学论坛等特色栏目,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数据库。
《阜阳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是阜阳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于1984年创刊,主要刊登数学、计算科学、物理、电子科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