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商业技工学校,Zhejiang Business College),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浙江省管理,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2012年入选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建校后,历经15次迁址,16次易名;1973年,更名为浙江商业学校;1999年,在原浙江商业学校、杭州商业技工学校、浙江省商业干部学校、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直属省商业厅分校等四校基础上,筹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正式成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曾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院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截至2024年5月,学院有滨江校区和德胜校区,占地面积592亩,建筑面积逾23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120万余册,电子藏书近331万册;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32个专业,拥有9个省级特色专业;有教职工685人,其中专任教师467人,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11年3月,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在杭州马市街黄醋园巷创立,由绅士郑在常筹资,修业年限为预科两年、本科三年,郑在常任堂长。
1912年8月,易名为浙江公立中等商业学校,校址仍在杭州马市街黄醋园巷。
1913年冬,更名为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拟定“诚、毅、勤、朴”四字为校训,修业年限改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
1914年3月,学校迁址杭州贡院前平安桥堍(原浙江两师范学堂部分校舍,现杭州高级中学校址)。
1923年8月,易名为浙江省立商业学校,取消预科,实行五年制和学分制。
1926年春,易名为浙江省立商科职业学校。
1927年7月,与省立一中互换校舍,迁入直大方伯一中旧址(现浙医二院院址),开始招收女生。
1928年秋,易名为浙江省立高级商科中学,迁址蒲场巷旧钱塘道尹公署,学制改为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
1929年5月17日,与省立一中、二中的高中部合并组成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商科),由蒋梦麟兼任校长。
1933年8月,易名为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商科)。
1937年7月,迁往金华琐园;同年12月,迁往丽水碧湖镇。
1942年5月,迁往青田县南田镇。
1942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决定将商科从联高划出,成立浙江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任命张之桢为校长。
1942年9月,迁回丽水县碧湖镇。
1946年1月,迁回杭州,暂租银洞桥绸业会馆过渡;同年10月,迁回平安桥堍原甲商校址。
1951年夏,学校迁址西湖岳坟金沙港杭州市立中学原址。
1953年3月26日,易名为杭州商业学校,收归商业部领导和管理;
1953年秋,金华婺江商业职业学校和永康徐氏职业学校商科学生并入该校。
1970年秋,划归杭州市革命委员会领导管理,改办为杭州师范学校。
1973年8月7日,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复浙江省政工委,同意恢复杭州商业学校,并定名为浙江商业学校,由浙江省商业厅领导和管理。
1978年12月,商业部与浙江省委、省政府商定,将浙江商业学校收归商业部直属,并酝酿成立杭州商学院。同年11月,商业部姚依林部长到校视察,同意筹建杭州商学院,并对学院的规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设备、经费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抓紧报国务院审批。
1980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商学院(现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商业学校于1980年7月12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1980〕93号文批准重新建立,与浙江省商业干部学校合并办学(二块牌子、一套班子)。新建立的浙江商业学校属中等专业学校,由浙江省商业厅领导管理。新建立的浙江商业学校属中等专业学校,由浙江省商业厅领导管理,办学规模800人,设商业机械、商业财务会计、商业计划统计、商业物价、商业经营管理5个专业。
1982年,浙江商校恢复招收中专生。
1983年,成立浙江省电大商干校工作站,开始招收电大生。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1984〕62号文件关于改革浙江省教育事业领导管理体制、加快发展中等专业教育的精神,1985年3月省商业厅党组决定(浙商教〔1985〕32号),浙江商业学校与浙江省商业干部学校分开,与杭州商业技工学校合并建造。
1986年7月,浙江商校、杭商技校与省商干校分开办学,校址在德胜路,浙江省商干校仍在教工路,并于1995年12月建立浙江省电大直属商业厅分校。
1998年2月,经省教育委员会、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和省劳动厅批准,浙江商业学校、杭州商业技工学校、浙江省商业干部学校和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商业厅分校四校合并办学,同年,根据省人民政府高教园区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学校按照“高起点准入,高标准建设”要求,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建工作。
成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筹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20所职业技术学院的批复》(浙政发﹝1999﹞294号)同意筹建包括浙商院在内的20所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期内学校校名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筹)。在筹建中,学校近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3800人,远期规模5000人,筹建期为两年。
2000年1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筹)正式挂牌成立,省商业集团公司、省教育委员会和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等领导出席挂牌仪式。同月,全体教职教工冒着严寒在滨江高教园区举行新校建设奠基仪式。10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筹)新址开工典礼在滨江高教园区隆重举行。
2001年9月,滨江新校启用办学,校区分滨江校区与德胜路校区。
2002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正式建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18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批复》(浙政函﹝2002﹞17号)文件发布,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学校全日制在校生6068人,教职员工总人数397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设有经济贸易系、会计系、制冷与信息系、烹饪酒店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基础教学部和体育教学部等5系2部,共有11个专业。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2022年2月,列入浙江首批省属社会评价组织名单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院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32个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685人,其中专任教师467人,二级教授2人,正高职称63人,副高职称160人,博士4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601人。拥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职业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7人,省151人才8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浙江省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1人,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浙江省“最美教师”提名奖1人,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先进个人2人、二等奖1人,浙江国有企业“五个一”人才工程2人,“浙江工匠”1人,“浙江青年工匠”1人,浙江“金蓝领”3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名师和团队1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电子商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院校重点专业5个,省级优势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精品课程6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34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2个,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2个,浙江省海外中餐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职业体验基地1个,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建设工程项目1个,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个,省级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立项1个,浙江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2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有2个省级研究所、1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以及20余个校级研究机构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17年2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企业联合申报浙江省科技厅及各厅局课题近100项,立项达50余项。2013至2014年度,该校纵向科研经费款额61万元,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157.2万元,技术交易款额36.29万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图书120万余册,期刊报纸1500余种,过刊装订2万余册,光盘磁带9000余种,自建数据库4个,订购商业数据库10余个,形成了以商科、烹饪和制冷等专业为主的馆藏特色。
学术期刊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3年,初为半年刊,2005年改为季刊;2006年获“全国高职高专特色学报”荣誉称号,2008年获得“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内刊)二等奖”,2009年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十佳内刊”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