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海南大学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海南大学(Hainan University),坐落于海南省海口市,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财政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务院华文教育基地,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和1983年经国务院和教育部批准,在原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和海南行政区农学院(海南农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得海南大学;2007年8月,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原海南大学合并成立新海南大学。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城西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占地面积6192亩,校舍面积164万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9个、书院16个,开办本科专业76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4个;有教职工5000余人,专任教师2915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5万人,其中本科生32763人,硕士生10293人,博士生1447人;馆藏纸质图书341.89万册。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海南大学是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1958年5月,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成立,从华南农学院抽调70名教师任教,设二个农学班,招收100名专科生,学校是为了打破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对中国天然橡胶的封锁,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经中央批准创办的,也是以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攻方向的特色高校,与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实行一套人马二个牌子;同年9月18日,学校正式开学。

1959年7月8日,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正式更名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当时,学校归农垦部直接领导,成立了橡胶系、热带作物栽培系、植物保护系,热带农牧系、热带产品加工系、机械化电气化系等6个系,院址位于儋县宝岛屿新村,建校初期“两院人”冲破了国际上认定的北纬15°以北不能种植橡胶的“植胶禁区”,创造了北纬18—24°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的神话,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维度最北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

1960年2月9日,周恩来总理视察了“两院”,勉励师生艰苦创业、报效祖国,并题写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的题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受到巨大冲击,各级组织陷入瘫痪。

1969年4月,学校由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管,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热带作物学校”,举办短期训练班,学院科教人员被下放到各个国营农场劳动锻炼。

1970年,国务院发出通知,明确将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改由广州军区领导。

1972年12月,广东省恢复了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的原名称和高等院校体制。

1973年1月,国家计委发出通知,决定学校由广东省革委会和兵团双重领导。

1974年,广东省成立农垦总局,“两院”改由省农垦总局领导。

1979年,学校改为实行国家农垦总局和广东省双重领导,以局为主.

1988年,海南建省后,学校改由农业部和海南省双重领导。

1996年10月10日,国家教委批准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更名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同年10月18日,学校举行更名挂牌仪式。

1999年3月,海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立职业技术学院;同年,学校由农业部管理划转海南省政府管理。

2002年,学校通过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7年3月2日,省委常委会审议作出“将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剥离,与海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大学”的决策;同年9月,省政府和农业部正式签署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机构、人员、资产划分协议。

  • 原海南大学

1981年,海南行政区委员会决定办海南大学,并报请广东省和国务院批准。

1982年,广东省同意成立海南大学筹备委员会。

1983年5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和海南农学院的基础上办海南大学;同年,海南大学正式成立,校址在海口市海甸岛西北部滨海地区,初设师范部、医学部和农学部。 

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海南大学亲笔题写校名。

1986年,海南大学师范部与海南大学脱钩,独立成为“海南师范学院”。

1988年,海南大学医学部与海南大学脱钩,独立成为“海南医学院”。

1990年,国务院学部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批准海南大学为授予学士学位的单位。

1999年3月,海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立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7月,海南省委宣传部在海南大学召开关于进一步做好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并获准设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蓬勃发展-

2007年8月14日,教育部同意海南大学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大学,同时撤销原两校建制;同年11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新海南大学的意见。

2008年12月30日,教育部决定天津大学对口支援海南大学。 

2008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1年9月29日,学校被评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学校“211工程”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同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建设行列;同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同年11月23日,学校入选为中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成为全国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

2013年5月,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4年9月22日,学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同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7年6月,海南大学成功举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2017年9月20日,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物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01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做出“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年,海南大学成为教育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

2019年1月22日,学校被评为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20年4月,海南大学国家安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同年7月,海南大学与海口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及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21年7月,海南大学与三亚共建的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揭牌成立,双方搭建南繁育种技术标准支撑平台,推进“南繁硅谷”建设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同时为国家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科学支撑同年12月,海南大学观澜湖校区(一期)项目封顶。

2022年2月9日,学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建设学科为作物学。同年8月,海南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成立,启动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建设同月,学校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同年9月,海南大学国际数字影视学院成立,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国际电影商务专业、爱尔兰科克大学的交互媒体专业建立了硕博合作办学项目

2023年4月,海南大学获批立项建设生物医药工程产业学院、信创现代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同年9月,海南大学观澜湖校区正式启用。同年,海南大学生物医药工程产业学院海南大学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海南大学国际传播学院海南大学塔岭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同年12月,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在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举办

2024年2月,海南大学、海南农垦集团、保亭县校垦地三方按海南大学二级实体教学机构定位联合共建海南大学热带果蔬学院同年3月,海南大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成立,这是海南设立的首个聚焦以自贸港(区)为研究对象的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同年4月,由海南大学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和“海南热作区中低产田和丘陵坡地产能及生态价值提升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启动。6月10日,由海南大学与柬埔寨王家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的全柬第四所孔子学院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揭牌仪式。6月29日,海南大学妇女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该校社科楼二楼报告厅召开。10月8日下午,韩少功“终身名誉教授”授予仪式及“韩少功创意写作中心”揭牌仪式在海南大学举行。10月15日,海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揭牌12月7日,琼海市海南大学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2025年3月消息,海南大学在2024年本科招生规模由原来的8200人扩至9000人基础上,2025年将继续扩招100人,招生规模达到9100人。

2025年3月21日,海南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29个、书院16个,开办本科专业76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4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19个、世界一流学科1个,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5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91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688人,在站博士后187人,有院士、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6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入选者4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海外)获得者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4人,有中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中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获得者。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6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实施“一院一校”国际合作交流行动计划,与43个国家和地区242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4个,联合7所全球热带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成立热带高校联盟,共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45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入盟;2022—2023学年,学校新增海南大学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设立外方本科单学位自主招生项目,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达13个。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2023年度“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中方建设高校。新增海南省政府“海南东盟留学生奖学金”项目,获得1600万奖学金资助。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据2024年8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农业农村部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观测研究站1个、海南省重点实验室16个、海南省院士工作站14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30个、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0个、海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海南省海智计划工作站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文化和旅游研究研究机构1个、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1个、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新型智库2个、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中共海南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共建研究中心1个、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共建研究基地1个、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共建研究基地1个、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共建研究机构1个、美国UC Davis分校共建研究中心1个、校级科研机构2个。

-研究成果-

据2024年8月学校官网数据,2018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各类高水平科技奖励98项。学校牵头完成的59项成果获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11项,并获得技术发明特等奖。此外,学校有教师7人获第十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占全省获奖总量的35%。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海南省专利金奖等其他高水平奖项31项。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海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41.89万册,当年新增39980册,拥有电子期刊110.40万册,学位论文1266.30万册,音视频180780小时,图书馆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中文数据库和ScienceDirect、SCI、SciFinder、EI等外文数据库。 

  • 学术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于1983年12月创刊,由海南省教育厅主管、海南大学主办,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综合类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其主要刊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连续多次被评为“中国百强社科学报”,2021年获海南省出版物政府奖期刊类一等奖,2023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精品期刊展”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