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为通化师范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9年成立的辽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通化师范学校)。1958年改为通化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通化师范学院。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105.9万元,馆藏图书总量200余万册。设有20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6个校级科研院所,开设48个本科专业,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9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9个;有教职员工967人,专任教师771人;全日制在籍本科生12110人,专科生1077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25766人。
历史沿革
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 | 1929年 | 通化师范学院的前身“辽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成立,归省管辖。由省分配的大专毕业生担任教学工作。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有教职员十余人。 |
1938年 | 伪满洲国时改为“通化师道学校”,归省管辖。校址于1940年迁到西山现市“职教中心”位置,校层为二层楼房。分本科和特修科,本科招收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特修科招收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生,学制2年,每年招生80名,校长由日本人担任,教职员由省分配的大专毕业生和日本人组成。 | |
1946年到1947年 | 适逢解放战争时期,校舍被破坏,教职员各奔他乡,学校停止招生。1948年,通化解放后附属于“通化中学”,设立“师范部”招收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学生。 | |
辽宁省立通化师范学校 | 1950年 | 在原校址(即原师道学校校址)的基础上重建校舍,6月13日正式成立辽宁省立通化师范学校,归省管辖。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3年。 |
1950年 | 招生500人,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校舍被军队占用,学校于秋天迁到抚松县,在那里学习三四个月 | |
1952年春 | 又迁回通化市,因校舍仍被占用,为此分散上课,暑假后才又回到原校舍上课。 | |
吉林省通化师范学校 | 1954年 | 改为“吉林省通化师范学校“归省、地管辖。 |
1955年 | 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教职员30余人大部分具有大学本科和专科水平。 | |
1957年 | 校址又迁到地区“农校“位置 | |
1958年秋 | 学校分家,分别成立“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和“通化师范学校”,原校学生部分2年提前毕业,部分上师专深造。 | |
1978年12月28日 |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而通化师范学校则发展成为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 |
2002年 | 通化市教育学院、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和海龙师范学校3所院校合并组建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 | |
2023年5月19日 |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揭牌仪式在通化师范学院举行。 |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6个校级科研院所,开设48个本科专业,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9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法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9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级新兴交叉学科1个。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员工967人,其中专任教师771人;教职员工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70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技能名师2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4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19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经吉林省人才分类认定,B类人才1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19人,E类人才12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技能名师300余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4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累计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生物学教师团队荣获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映山红”支教教师团队荣获“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荣誉称号。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生物科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和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生物科学、历史学、学前教育),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3项,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引领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4项;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1个,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
-合作交流-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与中国(境)外60余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项目。学校累计派出学生近300人次赴中国(境)外院校及机构参加“2+2”、短期交流、交换生、赴国外社会实践等本科生交流项目;累计派出教师近200人次赴中国(境)外院校访问交流、访学研修及学历提升;累计招收来自英国、俄罗斯、泰国、韩国、蒙古等1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00余名,其中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40余人。学校先后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韩国岭南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韩国清州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8年、2022年、2023年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累计招收学生近1500名,目前有在校生900余名。
2018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动画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拥有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省社科重点领域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37个。
-研究成果-
2016年至2018年,学校教师共承担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等国家级项目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0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5项。以科研国际化为引领,开展国外引智项目2项。
2012年,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65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2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纵向科研经费数达393.8万元。1个项目获评吉林省高等学校建设与改革创新工作优秀项目,4项成果荣获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3个课题通过省级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验收,2011年度教师在全国14种教研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五。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部、全国教科规划、国家出版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1项;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9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37项;被政府采纳咨询报告15项;出版学术著作76部; 发表高水平论文345篇。以科研国际化为引领,开展国外引智项目4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馆藏图书总量200余万册。拥有各类纸质图书127万余册,纸质期刊1600余种,中文报纸40余种;电子图书100万余册,电子期刊8000余种;拥有“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20余个电子资源数据库和“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植物资源数据库、“通化师范学院满族民间美术文献资源库”、“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文献资源及研究成果电子数据库”3个自建特色数据库。
学术刊物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该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艺术学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美学研究、文化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等;自然科学常设栏目有: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研究、生物学研究、药学研究、食品科学研究、计算机科学研究、体育学研究、地理学研究、图书馆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