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立的、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1958年8月创办的辽源矿业学院,1999年7月吉林工业学校与辽源市职业大学、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辽源分校合并组建辽源职业技术学院,校名沿用。是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吉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占地面积54.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1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5亿元;设有15个院部,开设14个专业大类,56个高职专业;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0575人,教职员工553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58年,辽源矿业学院、辽源煤矿学校和蛟河煤矿学校分别创建。
1959年8月,辽源矿业学院更名为辽源矿业专科学校。
1961年,辽源煤炭卫生学校创建。
1962年9月,辽源矿业专科学校与辽源煤矿学校、辽源煤炭卫生学校、蛟河煤矿学校四校合并,成立了辽源煤矿学校,隶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
1984年5月,辽源煤矿学校更名为辽源煤炭工业学校,
1997年7月,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更名为吉林工业学校。
1980年,辽源市卫生进修学校创建。
1985年,辽源市卫生进修学校更名为辽源市卫生学校。
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吉林工业学校与辽源市职业大学、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辽源分校合并组建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7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重点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0 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辽源卫生学校并入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与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进行本科专业的联合办学。
2020年6月4日,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发布了《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公示》。省民委拟命名为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设有15个院部,开设14个专业大类,56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教职员工553人,其中,专任教师363人;有吉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杰出教师”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4人、省级拔尖创新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辽源市专业带头人14人;有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建成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专业6个,高水平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服务辽源市七大产业集群“511”专业(群)5个,面向养老服务产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医养结合”专业群1个,中德高端医学技术人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1个;建有校外实训基地61个,校内实训中心11个,实验实训室254个,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实训室3个,实习工厂2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与东北内蒙古地区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在涉矿专业施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先后与辽源矿业集团、通化矿业集团、沈阳煤业集团、珲春矿业集团、大雁矿业集团、长春羊草煤业集团等十几家煤炭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42项,开展专题讲座45次,为企业与社会培训13278人次。对口支援6所职业院校发展教育。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近三年,与企业合作建设课程28门,编写教材15部,合作编写实训指导书20部。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35项,开展专题讲座39次,为企业与社会培训33688人次。对口支援6所职业院校,举办3期师资培训班,培训教师110名;举办三期煤矿安全培训班,培训学员540人。
-研究成果-
2014年,学院葛立臣教授主持的“集装箱立转装卸设备研究”获得吉林省高校科技与社科“十二五”科研规划研究课题立项。
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32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立项,其中结题16项,院级教研教改课题立项30项,其中结题22项,教师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91篇,编写教材 69 部。有7个系部与15家企业合作,编写教材共15部,合作编写实训指导书20部。
-学术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合计72.28万册。
截至2014年12月,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2万册,电子图书2100GB,,中文纸质专业期刊 465种,电子专业期刊930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