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院(Longyan University)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B类) 、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 、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
学校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后几经调整,1994年更名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2004年升格为龙岩学院。2024年9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规划教育用地面积13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7.7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约133万册,电子图书187万册、纸质期刊约1500种;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3个,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全日制在校生1.5万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龙岩师范专科学校
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附设在龙岩师范学校,学制1年
1960年学校扩大招生,并办师资短训班。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停止招生,办初中语文、数学教师进修班。
1962年,奉令停办,校舍移交给当时暂迁龙岩的厦门大学使用。
1977年,龙岩师范附设龙岩地区师范大专班。1983年,复名为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学制2年、3年并存。
1993年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资源工业学校
1958年,福建省煤矿技术学校创办,校址在龙岩市东肖镇
1962年停办。
1974年复办,定为福建省煤炭工业学校
2000年福建煤炭工业学校更名为福建资源工业学校 。
合并建校
2002年,福建资源工业学校、福建省煤矿技工学校、福建煤炭干部学校撤销,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龙岩学院。
2007年,学校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2024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兽医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位、教授100多位、博士近三百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人次、省级人才74人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5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0余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和省级高层次人才74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共15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3个省级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培育点。 截至2024年10月,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6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8个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5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交流合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龙岩市人民政府签订《龙岩市人民政府 龙岩学院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天津大学对口支援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等工作。
学校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校积极融入新时代“湾区+老区”合作机制,与广州大学开展对口合作,两校对口支援合作已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15所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面向全球招收了来自日本、喀麦隆、柬埔寨等国家的留学生。学校积极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与16所台湾高校交流合作,在办7个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已合作培养1827名应用型人才。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30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个、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2个、省重点智库1个、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社科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省科技进步奖、行业科技类奖 25项,省级社科类奖项12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3项(含国家自然基金2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7项);承担横向课题1060项。发表“三类高质量”学术论文1044篇、获国家专利、软著授权127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5件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约184万册、纸质图书130多万册、纸质期刊约1500种。 [1]
截止到2022年6月,中外文数据库39个,纸质图书约130.36万册,电子图书179.29万种。拥有现代化检索系统和镜像站点,是闽西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订购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CNKI中国知网、超星(电子期刊、知识库、移动图书馆、云舟域空间服务系统、名师讲坛)数据库、数图外文数据库、大学生专业数据库、博看有声微书屋、维普智立方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外刊资源服务系统、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加入了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CALIS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