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 区域:湖北武汉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月湖街铁桥南村2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3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简称“武汉船院”(WIST),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肇始于1950年创办的中南工业部职工学校,后更名为中南兵工学校、第二一二技工学校、武汉机械制造工业学校、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湖北工学院、武汉机械工业学校、武汉船舶工业学校;1998年,学校成为原国家教委首批设置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更名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学校转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固定资产总值63413.46万元,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9659.75万元,下设10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共开设高职专业50个,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5252人。截至2024年6月,学校拥有专任教师570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军工建校

1950年10月26日,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适应国防兵工建设,在新中国兵器工业奠基人之一、首任校长朱毅的主持下,成立中南工业部职工学校,为新中国首批军工院校之一。

1951年11月,为培养各种专业工厂管理干部及兵工技术工人,学校更名为“中央兵工总局中南兵工学校”,对外沿用“中南中湘学校”第二校名。校址设在湖南湘潭县茶园镇谭家山已经停产的“中湘煤矿公司”旧址。中南兵工学校是一所正规教育的兵工学校,主要培养兵工干部和技术人员。军工专家吴运铎在此工作、生活和休养。

  • 分设双区

1952年10月,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严重校舍不足,学校设置了湘潭一部和汉阳二部(地址在汉阳七六八厂内)分开进行教学。

1953年3月,由于学校湘汉两地分散办学,加上湖南湘潭交通阻塞,上级来文滞后,照明、动力和实习工厂电力问题突出,中南军政委员会高等教育部指示将学校迁往汉阳七六八厂旧址建校,并要求9月正式开学。于是学校采取“基建与教学并重,湘汉两地兼顾并进”的方针,建设汉阳新校。

1953年9月,学校更名为“第二一二技工学校”,主要为国防兵工事业培养车工、钳工、铣工和磨工初级技术人才。

1953年10月,学校正式由湖南湘潭迁往汉阳,校名改为“第二一二技工学校”。

  • 易格易名

1956年4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机械制造工业学校”,主要为国防兵工事业培养鱼雷制造、水雷制造、金属切削加工、锻造与冲造中级技术人才。

1959年1月,学校升格为专科,更校名为“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由为兵工培养人才转为地方工农业服务。

1960年7月,学校升格为本科,更校名为“湖北工学院”。

1961年10月,更校名为“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由为地方工农业培养人才转变为国防仪表工业培养人才。

1963年6月,更校名为“武汉机械工业学校”,为造船工业培养人才。

1969年12月,武汉机械工业学校改名为工厂,厂名为“武汉柴油机配件厂”,第二厂名为“国营武汉五七机械厂”,工厂代号“四六三厂”。工厂“贯御积极为海军、援外及民用,使用部门服务”的精神,研发和生产舰船动力配套产品的建造。

1984年11月,工厂恢复为学校,更名为“武汉船舶工业学校”。

1998年3月,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更名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教育部首批设置的高职院校。次年,学校转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

持续发展

2013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4月19日,学校当选为中泰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019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双高计划”第三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

2021年,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2022年12月,全国船舶行业职教文化建设联盟、全国舰船与航海博物馆联盟成立大会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线上参会。 

2023年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名单;10月,学校发起成立湖北省船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共开设50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具有专任教师57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255人。拥有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育部“三名计划”名师1名,湖北名师5名,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湖北产业教授3名、荆楚好老师3名,获“楚天园丁奖”、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等省级称号者20名。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湖北名师(技能名师)工作室7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国家优质校骨干专业等国家级专业1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重点专业25个;具有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海员培训基地1个;拥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4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项目1个。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在省级双创大赛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15项,1个项目入围国赛网评阶段,在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与欧洲、亚洲、澳洲、美国建立合作学习关系,建立爱尔兰垂利理工学院专升本学分互认项目; 学院与泰国合作开展的船舶类特色专业留学生项目,获得“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称号,在斯里兰卡建立武汉船院“工匠孵化中心”,先后招收泰国、孟加拉学历留学生、美国来华交换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并成为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项目)单位,举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泰国职院校共建1所海外分校,与企业共建3个海外培训基地(中心),是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印尼望加丽理工学院、泰国南部一区职教委达成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具有3个科研机构、10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学校2023年度发明专利共授权8项、专利转让6项、专利成果转化到款额54.2万元,技术服务产生经济效益2187万元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图书馆具有9个阅览室,各类计算机300台,网络出口总带宽19G,机房存储总容量30TB,并拥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维普电子期刊等电子资源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