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安徽工业大学

  • 区域:安徽马鞍山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北路500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5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安徽工业大学(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是一所具有行业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由科学技术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动支持建设,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具有海外招收留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高校。

学校始于1958年创建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马鞍山钢铁学院,是华东地区钢铁行业唯一一所本科院校,1985年更名华东冶金学院,隶属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531.31亩,校舍建筑面积84.0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38万余册,电子图书309万余册;设有17个教学院部,开设66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职工2219人,各类在校生3.4万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马鞍山钢铁学院

1958年9月,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创办,实行安徽省冶金厅与马鞍山市双重领导的领导体制。

1960年5月,经安徽省委批准,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更名为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

1961年,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并入(前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62年9月,学校划归马钢公司,实行冶金部与马钢公司双重领导的领导体制。同年12月,按冶金部通知,更名为马鞍山钢铁学校。

1971年1月,按冶金部通知复更名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

1977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原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改建为马鞍山钢铁学院,实行安徽省与冶金部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的领导体制。

1985年11月,经冶金部批准,马鞍山钢铁学院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

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10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3月,经安徽省委批准,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市专科班创办。

1979年10月,经省委批准,改建为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专科学校。实行省市双重领导,以市为主的领导体制。

1983年5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原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专科学校更名为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

1992年7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1984年5月组建的原马鞍山联合大学并入原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

1993年6月,根据国家教委通知,更名为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蓬勃发展-

2000年10月,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东冶金学院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2008年,安徽工业大学被确定为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2年8月通过博士立项建设中期检查。2013年2月通过博士立项建设整体验收。至此,该校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多层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2016年,该校成为科技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动支持高校,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同年9月,入选全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单位。

2018年3月,安徽工业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同年10月,安徽工业大学与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发起成立了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推动创新资源集成、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

2020年12月26日,安徽工业大学与中国计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2021年,安徽工业大学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22年11月,安徽工业大学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17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至2024年7月,学校计算机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至此,学校有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全球前2.4‰、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3.4‰、化学进入全球前5‰。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22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1人、副高级职称5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916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88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3.73%),各类国家级人才25人次、省级人才154人次。1名教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第五届“科学探索奖”。学校3个学科领域7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上,学校有24位学者入选。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品牌)、综合改革试点、振兴计划专业47个;15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和住建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纳米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获批省级高峰培育学科;5个学科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提档进位。

-合作交流-

学校具有海外招收留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以及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88]。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与近百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科研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加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水平考试院校资格。深化与长三角高校合作,加入“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和“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与南京大学联合成立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安徽中心。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与省内外多个地方政府建立政学研合作联盟,共建6个实体性研究院,与宝武集团等2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与芜湖市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与马鞍山市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家学院、马鞍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全省首批工程师学院。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主导制订国际标准10项,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278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4项,授权发明专利1450项,转移转化专利成果319项。智库成果获教育部、科技部、安徽省采纳10项,获省市领导批示22项,在中央“三报一刊”、省级核心报刊发文39篇。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47所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成立安徽省首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校办高科技企业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省属高校首家上市的校办企业。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安徽工业大学馆藏印刷型图书238万余册,订阅2023年度报刊2000种;拥有电子资源数据库140个,含电子图书309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0万种;镜像和自建的数字资源存贮量达到150TB。形成了以钢铁冶金、化学化工、机械工程、电工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为重点,工经管文法各类文献协调发展的资源格局

  • 学术期刊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工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工业技术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冶金、材料、化学、化工、机械、控制、电气、计算机、信息、数学、物理、建筑、土木、环境、经济与管理等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先后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外10多家数据库收录。开设“冶金与材料”“化学与化工”“机械、电气与控制”“计算科学与电子信息”“建筑与环境”“系统与管理科学”等栏目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