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Jianghan Universit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主管部门为湖北省 ,是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省委、省政府支持率先突破国家“双一流”的4所省属高校之一, 湖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湖北建设教育强省的5所重点高校之一。
江汉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81年的原江汉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创办于1952年的武汉教育学院、创办于1958年的武汉职工医学院。2001年10月,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新的江汉大学。 2009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学校。 2021年9月,科学技术部批复依托江汉大学建设,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省委、省政府将其列入,支持率先突破国家“双一流”建设的4所省属高校之一。2022—202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入——湖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全省建设教育强省的5所重点高校之一。 2024年,牵头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总占地面积2036亩;有博士点1个、硕士点23个;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40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20余人次、省级人才计划人选90余人次;在校学生22000余人;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原江汉大学
1952年12月,武汉市贸易干部学校创办;1954年12月,更名为武汉市商业干部学校;1958年9月,更名为武汉财贸学院;1959年12月,改为武汉财贸干部进修学院;1962年1月,更名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
1951年12月,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创办;1977年8月,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分部;1978年6月,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部;1981年8月,改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
1980年10月,武汉大学分校、华中工学院分院、湖北财经学院分院、武汉工学院分院创办。
1980年,依靠武汉地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援,以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武汉工学院、湖北财经学院,4所高校分校的名义,开设了7个专业8个班,任课教师也主要由4所高校的教师兼任。
1981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这4所分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江汉大学(鄂政文[1981]86号)。校本部设在武汉市第四十中学(江岸区)内,在武汉市第二十七中学(江岸区)、新河街中学(武昌区)、鹦鹉洲中学(汉阳区)设立了三个教学点。
1982年8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并入江汉大学,同年10月将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并入江汉大学,将两校校址定为江汉大学本部;11月,三个教学点移交给三个中学,随后将武昌区中华路中学、武汉市第七十三中学(汉阳区)分别改作江汉大学武昌分部、汉阳分部。
1984年秋,由市农委支持,在武昌张家湾拨43亩土地及部分房屋,建立农学分部。
1985年10月,经取得武汉大学同意,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教委备案,在江汉大学内设立武汉大学分校(武政[1985]127号),招收四年制本科师范生,为武汉市培养中学师资。武汉大学分校与江汉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1998年4月,经湖北省教委同意,停止使用武汉大学分校名义招生,原以武汉大学分校名义招生的本科专业改以江汉大学名义招生。
原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
1978年,根据省计委、省教育厅《关于下达1978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计划的联合通知》,开办武汉市机械工业学校机械制造、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大专班及武汉市化工研究所化学工程、有机合成专业大专班。
1981年8月,省政府下达《关于武汉市建立三所高等院校分院的批复》(鄂政文[1981]78号),批准建立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校址设立在武汉第四机床厂内,仍实行分散办学。
1982年11月,根据市政府《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实行统一领导和集中办学的通知》,决定将分散在市化工研究所化学工程、有机合成专业和设在原江汉大学的固体电子学、自动化仪表专业集中到本部办学。
1986年,市政府下达《关于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办学规模的批复》(武政办[1986]240号),同意学校以培养理工科本科毕业生为主,在校全日制学生1990年争取达到2000名,最大办学规模暂定为2500至3000名。
1992年2月,市编委下达《关于调整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管理体制的通知》,将武汉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与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合并。
1993年5月,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鄂教计[1993]078号)。
原武汉教育学院
1950年,名为武汉市暑期教师学院。1952年,改名为武汉教师学院。1953年8月,易名为武汉市教师进修学院。1980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教育学院(鄂政文[1980]93号)。
1977年,开始职前新教师培养,以武师汉口分院的名义招收中文、数学、物理、英语4个班师范大专生。1984年,以华中师范大学的名义招收了中文、数学、历史、生物四个专业的本科生(华师行字[1984]224号)。1986年,经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自主招收师范专科生(武政办[1986]64号)直到1996年。
1993年底,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原市委党校分校并入武汉教育学院(武教工委[1993]12号)。学院本部设在汉口南院(六合路1号),北院设在汉口永清街、培训部设在汉阳月湖堤(原市委党校分校)。
1996年,首次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教育管理、数学学科教学论、语文教学论三个专业的中学教师教育研究生课程班。
1997年,在招收师范专科生的基础上,又以武汉大学分校的名义重新招收中文、数学两个专业本科生。1998年,学院开始自主招收中文、数学、物理、政治四个专业本科生;同年,招收语文、数学、外语、体育、教育管理五个专业研究生课程班。
1999年,招收政治、历史、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英语、体育九个专业本科生,并第一次招收非师范类本科生。
原武汉市职工医学院
1958年,武汉第二医学院和武汉中医学院先后成立(中共武汉市委员会[通知]总号321),主要开展药学、医疗(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的普通本科教育。
1960年,两校合并,更名为“武汉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中共武汉市委员会宣干字第030号)。1961年,与武汉市医学专科学院合并,更名为“武汉市医药专科学校”( 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武发[61]99号)。1962年6月,更名为“武汉市医师进修学院”。1972年起,经湖北省武汉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市儿童医院”、“市六医院”作为学院附属医院(湖北省武汉市革命委员会批复[1972]4号、武革文办[1973]030号)。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学院于1977年至1980年,连续四年招收和培养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的普通本科学生(武革办[1978]12号、鄂革计文字[78]第613号、鄂革教计字[78]第294号)。
1982年,学院改为“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干部进修学院”(鄂政函[1982]23号),隶属武汉市领导,市卫生局管理,主要任务是轮训全省县以上卫生行政干部和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并担负中等卫生学校师资的专门化培养和专科进修。同年,经教育部备案的武汉市业余医学院,亦设在学院统一管理,并在武汉市第二、三、四医院,武汉市中医院、武汉市军工医院、武汉市防疫站等建立教学分部,设有医疗、医学、临床检验、公共卫生、中医等专业。
1984年,经湖北人民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市职工医学院”(鄂政函[1984]46号),同年12月报国家教育部备案并复函,列入国家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开展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先后开设有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卫生管理等专业。
1987年,学院成立“湖北医学院汉口办学点”,以湖北医学院名义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开办临床医学等专业大专班,并发放毕业证书(委托培养协议书)。
1992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同年,开始从应届高考学生中招收和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委托培养合同书)。1993年,卫生部评定为全国成人高等医学院校“一类学校”。
1999年,随着新江汉大学筹备工作的开展,学院恢复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两个专业的普通本科学历教育(鄂教计[1999]042号)。
合并重组
1997年7月1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听取了市教委《关于江汉大学等四所高等学校合并的建议方案》的汇报(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纪要1997年第10期)。
1998年7月28日,省教委召开组建新“江汉大学”论证会,通过专家论证;8月14日,省人民政府向教育部上报《关于组建新江汉大学的函》(鄂政函[1998]104号);11月12日,市计委同意江汉大学迁址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项目立项。
1999年4月29日,教育部下达《关于同意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和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合并筹建新江汉大学的通知》(教发函[1999]9号);5月16日,江汉大学新址建设奠基仪式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举行。
2001年8月18日,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考察江汉大学筹建工作情况;10月17日,教育部下达《关于同意组建新的江汉大学的通知》(教发函[2001]230号);12月10日,省人民政府下达《关于组建新江汉大学的通知》(鄂政发[2001]83号),正式组建新的江汉大学,同时撤消原四所学校的建制。
2002年5月26日至6月20日,江汉大学整体搬迁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路新校区;9月25日,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确定10月17日(教育部《关于同意组建新的江汉大学的通知》的发布日)为校庆纪念日
2005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良好评估。200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江汉大学。2010年3月,学校正式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6月,获得专业学位授予权。
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9年,学校引进中国工程院谢先启院士,成为第一家拥有全职院士的湖北省属高校。
2021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批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9月,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复依托江汉大学建设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2年,湖北省11所高校11个学科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其中,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湖北大学生物学学科、江汉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等4个学科,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同年,成为湖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2022年12月29日,成为省委、省政府支持率先突破国家“双一流”建设的4所省属高校之一。
2023年1月,江汉大学医学部成立 ;5月11日,江汉大学都市时尚体育科普基地正式揭牌启用;9月6日,江汉大学认知与情感障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组认定论证 ;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建设教育强省的五所重点高校之一。 10月19日,江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批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11月,江汉大学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
2024年,江汉大学首次获批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5月25日,江汉大学附属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揭牌仪式暨十堰市中西医协同医疗联合体成立大会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9月24日,江汉大学智能体育与主动健康研究院吴钰祥教授团队的成果《Progress of linking gut microbiota and musculoskeletal health:casualty,mechanisms,and translational values》成功入选2023年度湖北省科协百篇优秀科技论文。9月28日,江汉大学老年医学中心正式启用。10月31日,江汉大学呼吸医学中心揭牌。11月,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贾永胜创新工作室”获批武汉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12月,学校申报的专用装备智能测控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12月28日,江汉大学智算中心正式开始投入使用。 2024年,牵头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2月,学校申报的“可持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正式立项建设。2月25日上午,江汉大学与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湖北省食品安全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 12月,学校“武汉市种子身份基因识别技术中试平台”获批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 ,开设7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江汉大学有博士点1个、硕士点23个,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江汉大学共有19个基层教学组织被评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截至2024年9月,江汉大学有专任教师1405人,其中正高级232人,博士学位教师744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2人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20余人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6人,省级人才计划人选 90余人次,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多名教师荣获 “全国优秀教师”“楚天园丁奖”“楚天名师”等称号。
2025年01月,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刘景富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67门 。截至2023年,学校有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 。截至2019年,学校有省级高层次教学团队7个
合作交流
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大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外籍专家萨拉·普拉托荣获2020年中国政府友谊奖。校龙舟队参加乌干达龙舟赛连续3年获总冠军。学校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英、法、日、韩等国高校开展校际交流和交换生项目,每年派学生赴国(境)外参加学习交流。 由本校牵头,联合柔电(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共同申报的 “ 高通量原子层级精度微纳米颗粒包覆装备”项目,经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组织多轮论证审核,正式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2025年1月,江汉大学首次牵头获批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研发计划。
2025年3月13日,江汉大学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学校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14家附属医院,分别是武汉市第六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江汉大学附属第一口腔医院、江汉大学附属黄石市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孝感市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洪湖市中医院 。武汉市第三医院挂牌该校临床医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6个,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
2024年,江汉大学牵头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0项。 其中江汉大学2024年6项成果获2023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12月,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230万余册,电子书刊30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011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8个。江汉大学图书馆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