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Yangtze University)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高校,由湖北省主管。学校在湖北省荆州市、武汉市两地办学,荆州校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武汉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大学路111号。
长江大学于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4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同时,农业部正式公布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长江大学。 同年3月,武汉校区投入使用。 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118亩,校舍建筑面积10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3.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34万册;设有26个学院(部),开设6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3055人,专任教师1928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4290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7582人,来华留学生348人。
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江汉石油学院
1950年,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获中央人民政府财政委员会批准,开办上海地球物理勘探训练班。一年后,经燃料工业部批准,上海地球物理勘探训练班与石油总局直属的北京材料管理训练班、锦州炼油专修班合并组成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53—1972年,学校经过了几次改名与搬迁。1978年,江汉石油学院正式成立,校址定在湖北江陵县,由石油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石油部为主。从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学校划转湖北省管理。
湖北农学院
始建于1977年的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经迁址、扩建后于1989年3月成为湖北农学院。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农学人才,也奠定了农学教育在长江大学的办学地位。
荆州师范学院
1936年12月,湖北省第四区区立简易师范学校成立。1936—1999年,学校多次多次迁址、合并及更名,七十多年间分别并入了沙市大学中文、艺术专业,荆州幼儿师范学校,荆州教育学院等,最终在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下文改名为荆州师范学院,并于2000年11月18日正式挂牌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
1951年2月,沙市卫生学校成立,最初设在私人开办的康生医院内。1958—1984年,学校七次更改校名。1984年10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改为湖北省卫生干部学院,属于成人高校。一年后,学校更名为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直属湖北省卫生厅领导。
合并发展
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下文,长江大学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成立。 长江大学成立后于2006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9年获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2010年10月3日举办的长江大学组建8周年暨石油教育6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上,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三大石油公司在荆州签署了共建长江大学的协议。2011年,长江大学获批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次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成为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同时,农业部正式公布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长江大学。 同年3月,武汉校区投入使用。2014年,学校成为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
2018年,长江大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4年11月,长江大学-金沙萨大学多灾害减灾联合实验室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设有26个学院(部),开设6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4个“十四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16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3055人,专任教师192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64人,副教授8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96人。获批国家、省部级人才项目、专家称号人选293人,其中国家级人才、专家5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51人,硕士生导师1217人,兼职博士生导师6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868人;获评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7个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9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21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现已建成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有8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获批1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
2018年,学校一项目入列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6项。
2020年,长江大学启动教学成果培育计划。 截至2022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2023年,学校有18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获奖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二。
合作交流
中国国内合作交流
2019—2023年,长江大学召开了四届复杂油气工程科技创新论坛,论坛会围绕油气工程科技相关主题,进行学术报告交流与展示,与会专家学者会进行研讨交流。该论坛已被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收录推荐。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与国内55家大型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160个县级以上政府、地方企业建立了校企(地)合作关系,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湖北省石油学科研究生创新基地。
国际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盟,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12个大学联盟,先后与美国、英国、爱尔兰、韩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捷克等国家的百余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常年开展学生互派,学者互访和联合科研等交流合作。学校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共建毒理学联合实验室,与韩国首尔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共建中韩加园林植物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中心,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共建澳中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等国际联合科研平台,是国家留基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单位。学校被批准为教育部招收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高校,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CSC)资格,设有HSK(新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在校留学生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巴西、摩洛哥、巴基斯坦、尼泊尔、加纳、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五大洲69个国家。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教学平台、教学实训机构81个。拥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2个国家级双创教育平台;3个教育部科研平台;3个农业农村部科研平台;3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科研平台;5个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8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重点实验室;6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4个湖北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近3年来,学校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5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3项,并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上获得突破。出版学术专著78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589篇。近5年来,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图书馆纸质藏书434万册,全文电子期刊5.05万册,全文电子图书151万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7个。其中,中文文献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医学网、超星读秀知识库、超星移动图书馆、SpiScholar学术资源在线、博看期刊数据库、EPS数据平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大为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系统等;外文文献数据库主要有Springer电子期刊、ScienceDirect、Engineering Village、PQD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cience Online、Nature、SCIE、EBSCO(ASP+BSP)、SPE OnePetro、Emerald、Wiley、新知学术发现系统等;多媒体资源主要有智课教育云学习服务平台、畅想之星光盘数据库、起点考试平台、起点考研网等;文献传递系统主要有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NETL)、SpiScholar学术资源在线、超星读秀电子书传递、万方外文文献传递、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此外,图书馆还自建了以视频动画为特色的“院系学科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初步整理了石油工程、电子信息、管理等学科的核心期刊、专业图书、博硕士论文、教学视频等资源,进一步丰富了我馆的特色馆藏资源。我馆是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C级成员馆,与全国多家高校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和资源共建共享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