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天津医科大学

  • 区域:天津和平区
  • 学校电话
  •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154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6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天津医科大学(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TMU”,位于天津市,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是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建设高校。

该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医学院校之一,为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设有19个学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7所大学医院,开设本科专业20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740人,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1953人,其中本科生5739人,硕士生4364人,博士生1344人,学历留学生506人。 

创办时间

1951年6月16日 

主管部门

天津市 

学校官网

http://www.tmu.edu.cn/

历史沿革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建立天津医学院。 1951年3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天津医学院筹备委员会;同年6月16日天津市政府发出政府令,任命朱宪彝为天津医学院院长,宣告天津医学院正式成立。

1952年7月,招收了首届50名学生。10月15日,在黄敬市长的主持下,天津医学院举行了成立大会。 



1958年,天津划归河北省辖市,学校更名为天津医科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7所大学医院,开设本科专业2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包含大学医院在内学校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740人,其中正高级809人,副高级1749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52人次,博士生导师508人,硕士生导师158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及青年拔尖人才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天津市级教学团队26个,天津市级教学名师36人,5个教学团队和10名教师获得天津市“在抗击疫情工作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教师”称号;全国模范教师1名。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天津市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2个、培育点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天津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49门;天津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团队、教学名师)10项;获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3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名,天津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材6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8个;天津市顶尖学科3个,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6个;9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9月,“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3451项,经费超17亿元;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59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7项,何梁何利奖1项,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1项,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5项、一等奖27项,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4]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000年以来)奖项项目第一完成人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基于脊柱脊髓损伤流行病学及微环境理论的诊疗体系建立与临床应用冯世庆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及预防的研究郝希山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郝希山参考文献: [71-73]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