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eijing Normal-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简称北师港浸大(BNBU) ,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 作为香港浸会大学“一校两园”政策下的珠海校园,它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也是内地第一所新型博雅大学。2021年,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于2005年成立,2009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在16个省市进行本科生的第一批次招生。2016年6月,学校获得教育部批复正式开展研究生教育,招收研究型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授课型硕士生。2023年10月,学校进一步获批设立数学和统计学两个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珠海第一所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2025年3月,更名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设有工商管理、文化与创意、人文社科和理工科技学院,以及通识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设立13个系,30个本科专业(方向)招生,并开设研究型和授课型研究生专业。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总占地面积5621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在校生逾万人。学校已有2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应用经济学)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4个学科(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传播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有9门课程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历史沿革
创始之初
2003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教育机构可以依照这些条例与中国内地的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育项目。
2003年6月,香港浸会大学的校长吴清辉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钟秉林就双方在大学教育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共识,并同意共同筹建合作办学机构。
2004年3月9日,香港浸会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珠海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这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合办的大学。
2005年10月21日,北师港浸大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共招收学生274人。
2005年11月18日,学校在金凤路校区举行了成立典礼和奠基仪式。
2007年9月,北师港浸大的工商管理学士课程(会计学专业)取得澳洲会计师公会的认证。
2007年10月,北师港浸大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七所私立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
2009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北师港浸大在中国16个省市招生列入本科第一批次录取。
持续发展
2012年4月,北师港浸大开设了中国内地首个香港会计师公会QP课程资源中心。
2012年10月22日,北师港浸大与珠海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博雅型大学。
2013年4月,北师港浸大在广东省实施了招生改革,采用基于高考成绩的综合评价录取制度,并在提前批次中独立选拔学生。
2014年6月20日,珠海市政府与北师港浸大举行了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和新校园奠基典礼。学校获得了300亩土地用于新校园的建设。
2015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首次对北师港浸大进行联合评审,评审小组认可了北师港浸大的办学成果。
2015年6月,学校进一步深化招生改革,实行多元招生模式,高考招生范围扩至30个省市自治区,并首次通过港澳台联招考试录取香港学生。
2016年6月,北师港浸大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开展研究生教育,并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017年12月9日,新校园启动,同时成立研究生院等机构。
2019年2月,创校校长吴清辉教授退休,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教授接任第二任校长。
2019年12月,北师港浸大的“岭南礼乐”项目被广东省教育厅选为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成为珠海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2020年6月30日,珠海市政府再次与北师港浸大签署合作协议,提供550亩办学用地用于校园二期建设。2021年5月23日,北师港浸大举行二期校园奠基仪式。
2023年10月,学校获批设立数学、统计学两个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珠海首个获此批准的高校。
2023年12月14日,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正式揭牌。
2024年4月,陈致教授成为北师港浸大的第三任校长。
2024年4月15日,学校成立高等研究院。
2025年1月16日(波士顿时间),北师港浸大波士顿中心揭牌成立,下设生命艺术研究所、怀特海研究中心与北师港浸大美国校友会,旨在促进学校与波士顿地区各机构间的深度学术交流与合作。
2025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eijing Normal-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BNBU)。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设有工商管理、文化与创意、人文社科和理工科技学院,以及通识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设立13个系,约30个本科专业(方向)招生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重点建设学科4个 ,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ESI全球前1%学科榜单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授课型研究生点(专硕)9个, 研究型研究生点(学硕)9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教师团队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讲师及以上100%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学系专业教师近90%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很多来自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在内的世界名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有各国院士5人,国际学会会士4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9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 省高校特色专业1个,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省一流本科课程9门, 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广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北师港浸大共与全世界60所高校签订了各种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交换协议,直接入学协议以及暑期项目协议等,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韩国的成均馆大学,庆熙大学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 市重点实验室1个, 其他科研平台12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北师港浸大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等多个立项项目。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北师港浸大图书馆有纸本藏书约59万册,种类约50万种,中英文藏书比例为1:1,电子书1269416册,电子期刊257894册,数据库121个(外文为主),订购中英文纸质期刊报纸300多种。
学术期刊
《创新教与学》(Innov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创新教与学》于2019年创刊,收录了UIC教职员在教学创新之路上的探索成果。自2020年12月第2卷第1期起,《创新教与学》升级为学术期刊。期刊为半年刊,刊登全球专家和学者对教学经验、评论和实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