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重庆邮电大学

  • 区域:重庆南岸区
  • 学校电话
  •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8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重庆邮电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重邮(CQUPT)”,坐落于直辖市——重庆市,为信息化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重庆邮电大学起源于1950年成立的东川邮政管理局培训班,后发展为1959年的重庆邮电学院,首任院长为郭长波。1963年开设研究生教育,1965年成为四川省首批有权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0年至1973年,学校转为电信总局529厂和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在邮电部支持下,学校恢复办学。2000年转为重庆市管理,实行部市共建,2006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重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截至2023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占地3800亩,校舍建筑面积68万余平方米,馆藏430余万册(种)。有学院17个,本科专业6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实施专业5个等。有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7200余人。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90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200余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及专业领域25个,3个学科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




历史沿革


建校伊始

重庆邮电大学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东川邮政管理局培训班,位于黄桷垭文峰塔下。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邮电学院,郭长波同志担任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1963年,学校开始培养研究生,1965年成为四川省仅有的10个有权招收硕士研究生高校之一。

蓬勃发展

学校于1970年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1973年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邮电部从中国新时期的总任务对邮电通信事业发展的要求出发,考虑到学校在邮电事业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决定恢复重庆邮电学院,并于1979年恢复办学。2000年,学校由原信产部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部市共建;2006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4年,重庆邮电大学“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2011”计划。2017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8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9月,学校的工程学进入全球ESI1%,标志着该学科在国际上已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学科整体水平跃升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9年5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共建重庆市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基地”协议。 2020年5月12日,学校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 2022年4月,学校正式启动《重庆邮电大学南山科研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将投入5亿元用于扶持科技创新。 2023年7月8日,由重庆大学发起,联合重庆邮电大学等单位组成的重庆市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在渝正式成立。 


欣欣向荣

重庆邮电大学历史沿革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邮电事业和信息产业大发展、重庆直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继承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优良传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使学校成为中国邮电通信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有学院17个,本科专业61个,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教等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有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90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200余人。,重庆邮电大学校友、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名誉校长、董事会主席。学校外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英国、加拿大、美国、波兰、印度等国50余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学校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两江学者”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16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获得者110余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虚拟教研室3个、市级教学团队/基层教学组织42支。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实施专业5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6个、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5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4个。通信工程等10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重庆市未来技术学院1个、现代产业学院1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创新创业学院1个。建成国家级课程19门,市级课程157门,国家及重庆市教学团队40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殊荣。重庆邮电大学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创新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40余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26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一等奖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500余项。

重庆邮电大学曾先后成功研制第一套符合国际电联标准的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颗TD—SCDMA基带芯片,制定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国际标准,研制出中国安全领域信息隔离与交换关键设备,研发出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工业无线国际标准的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提出不确定性知识的多粒度发现模型与方法。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