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重庆师大”(CNU),位于重庆市,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校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是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1954年1月,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成立。1960年9月,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同年获得本科专业设置资格。1962年9月,学校复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年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1978年1月,学校再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198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4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获批成为硕士研究生推免单位,2018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三个校区,总面积2688亩。有17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74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有在校学生近33000人,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
历史沿革
重庆师范学院时期
1954年1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重庆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重庆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同年获得本科专业设置资格。1962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学校复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时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
1978年1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再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198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庆幼儿师范学校和重庆纺织职工大学并入。
重庆师范大学时期
2003年4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同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起源于1906年创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的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 2004年7月,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奠基。2005年10月,首批学生入住大学城校区。
2017年获批成为硕士研究生推免单位,2018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9年,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1年12月29日,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应用数学中心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标志着该校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工程正式动工。 2023年9月25日,重庆师范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立。2023年,数学专业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4年10月19日,重庆师范大学与卢旺达大学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共同致力于国际中文教育在卢旺达的推广与发展。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7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涵盖了教育部颁布的十二大学科门类中的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和博士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选、国家“万人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国家“优青”、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近30人次。有教育部和重庆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次。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6项。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批立项国家级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重点及优青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7项;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3900余篇,其中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70余篇;出版高水平专著250余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重庆市自科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