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重庆三峡学院

  • 区域:重庆万州区
  • 学校电话
  •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6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重庆三峡学院(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以文、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员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校。 

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先后更名为万县大学、万县专科学校、万县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与万县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2013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5月,学校获批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截至2025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2800亩,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个;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200余人。

2024年7月,重庆市教委官网发布《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重庆三峡学院拟更名为重庆三峡科技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办学源头

万县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学校于1958年更名为万县大学;1959年更名为万县专科学校;1977年时为万县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高师班;1978年转设为万县师范专科学校

万县教育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万县专(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学校于1979年更名为万县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万县教育学院。

重庆三峡经济学校的前身为万县地区经委干训班。学校在1984至1996年时期为万县地区交干部学校、万县地区工交职工中专学校;1996年更名为四川省万县市经济学校;1998年更名为重庆三峡经济学校。 

合并时期

1993年1月10日,“三峡大学”筹备组”在万县师范专科学校挂牌。1993年10月,原万县师范专科学校和万县教育学院完成了实质性的合并。1994年3月,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万县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0年2月,四川三峡学院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3月,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重庆三峡学院。2013年7月,重庆三峡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4年9月,重庆三峡学院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2018年11月,重庆三峡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办三峡人工智能学院;与政府、企业等单位共同组建重庆绿色生态工程学院。 2019年7月4日,该校成为三峡库区高校科学技术协会联盟成员。

2020年6月,发起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并当选副理事长单位。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0年7月27日,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划转到重庆三峡学院2024年7月15日,重庆市教委官网发布《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经重庆市第六届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重庆三峡学院拟更名为重庆三峡科技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61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8个,“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7个,3个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50余人,有博士学位的240余人。建有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重庆市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巾帼标兵获得者2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29人,巴渝学者等16人,重庆英才、巴渝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54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特色专业(群)、一流专业27个。 

  • 教学成果

2017年11月,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成功进入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同时该安全工程专业优秀师生可获得相应的重庆市安全工程奖(助)学奖教基金资助。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近五届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行业试验基地、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28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670余项,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710余项;获批省部级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6个;获得国家授权专利9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20余部。 

2018年9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学校陈兴贵教授的“南方少数民族农耕地方性知识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被立为2018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资助经费40万元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学校馆藏纸质文献203万余册,中外文现刊1000多种。图书馆有中外文数据服务平台21个,其中,电子图书189.47万种,电子期刊10.56万种,电子学位论文1219.46万篇。古籍书库收藏有善本1300余册,孤本《四声韵谱》一套,《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丛书集成》、《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等大型古籍、类书3.35万余册。馆藏善本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古籍善本联合目录》收录45种,共计585册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