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察学院(Chongqing Police College)是一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委指导的全日制公安类普通本科院校。
重庆警察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重庆市公安学校;1982年,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成立;2001年,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与重庆市公安学校合并组建了重庆警官职业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升格为公安本科院校,校名更改为重庆警察学院;2015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占地面积42.01万平方米(630.20亩),建筑面积11.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49.31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5.43万册,电子图书34.57万册,电子期刊48.68万册,中外文期刊710种,资源数据库25个;有实验实训场所26个、实习基地14个;有8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289人,在校学生1599人。
历史沿革
重庆警察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重庆市公安学校,主要任务是从事在职民警培训;
1952年9月,学校从原中美合作所旧址迁至沙坪坝区红槽房,同年12月再迁至大坪长江路原四区区委和区公安分局所在地;
1979年3月,重庆市公安局决定撤销“五·七”干校,公安学校就地(沙坪坝区松山)恢复教育训练工作;
1982年,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成立,开始举办中专学历教育;
1984年4月,学校迁入江北区茅溪,同年9月开始招收中专层次学生,举办国民教育系列学历教育;
1991年6月,公安部警察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组对学校进行了复评验收;
1995年7月,学校从江北区茅溪迁到九龙坡区石桥铺玉灵洞;
2001年3月,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与重庆市公安学校合并组建了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开始举办专科学历教育;
2005年,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公安专业(方向)本科生;
在2005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学院获得“优秀”结论;
2010年,学院被市教委评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先进单位;
2011年8月,学院主校区搬入重庆大学城;
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升格为公安本科院校,主要承担本科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校名更改为重庆警察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11个教学机构,8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和工学两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教职工28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1人,专任教师157人。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1人、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千百万人才工程”首批百名高层次人才1人、公安部治安法制专家1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3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5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名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2个。
教学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
2013年,该校教师共主编出版《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与司法鉴定》、《警用装备与保障》、《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和《治安案件调查与处理教程》等4本教材。
2012年,该校教师吴玉红、喻洪江等主持的“《毒品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荣获“2012年度公安高等教育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近三年,学校教师主持各类科研、教研项目213项,其中省部级74项(含重大重点项目10项);教师共发表论文38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和主要外文检索收录41篇;获得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出版学术著作11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3项,其中省部级7项。
2012年,在该校申报的各级科研项目中,省部级项目获准立项4项,其中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庆市软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获准立项11项,其中市局项目10项,重庆市教委项目1项。
2013年,该校教师主持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等10个教改项目获市教委立项。
2013年,该校教师吴玉红主持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生物检材中的金属毒物》项目成果列入2013年度全国公安机关技术交流培训计划项目。
2015年1月,重庆警察学院申报立项的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安特色校园行为文化研究”通过评审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