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Chongq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echatronics),位于重庆市,是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单位、重庆市首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高校。
学校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由长安、江陵、嘉陵、建设、长江、望江、西车、泸化等八所职大组成;2003年在重庆兵工职大的基础上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更名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12月19日,教育部同意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019年5月27日,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占地约280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馆藏纸本图书130.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90.5万册,合计221.3万册; 设有11个学院,开设17个职业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940人,专本科学生共计20938人。
历史沿革
四川八大兵工企业职工大学
四川兵工从1971年到1976年陆续办起了44所“七二一”工人大学。
粉粹“四人帮”后,经过检查和整顿,44所学校压缩为22所。
1982年,经国家教育部验收,批准确定了长安职大、江陵职大、嘉陵职大、建设职大、长江职大、望江职大、西车职大、泸化职大等八所兵工大型骨干企业职工大学。
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
1990年,经四川省教委、兵器工业总公司同意,国家教委在上述八所兵工企业职工大学的基础上正式成立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校本部设在长安厂。
1993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
1997年,通过国家对成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并被评为兵器系统优秀成人高校。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4月16日,经重庆市教委专家组评审,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基础上,设立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5月9日,国家教育部教发函予以备案。
2007年,学校在璧山征地1000亩,开工建设新校区。同年,兵工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改革,学院被剥离,实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2009年,学校璧山新校区落成。
2010年,学校通过重庆市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2年12月,经市教委和市财政局评审,学校被确定为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4年2月,经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学校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首个定向培养士官高校,陆续与火箭军(第二炮兵)、战略支援部队、空军对接合作,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
2014年4月,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在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规划用地500亩。
2015年,学校通过第二次重庆市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7年,学校通过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2018年10月12日,教育部确定学校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单位;12月19日,教育部同意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暂用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命名。
2019年5月2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当年开始招生本科学生。 [3]
2020年5月,学校获批2020年“专升本”招生资格。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11个学院,开办17个职业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940人,其中专任教师79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246人,占专任教师的31.02%;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504人,占专任教师的63.56%。
教学成果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的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148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51项。代表中国高职院校赴新加坡参加“第九届(新加坡)国际市场营销大赛”获最佳创意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挑战杯”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一个;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二等奖。
科研成果
2017年,在重庆市兵工学会主办的首届“军民融合科技沙龙——兵器装备制造及工艺专题研讨会”上,学校教师在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相关论文 4 篇。
2017-2018学年度,学校实用新型类专利申请获得授权9个,教师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类课题1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4项;获得全国职业教育规划办等其它各类项目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