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QUE)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是"‘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教育部“云数融合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学校办学历史追溯到1954年3月成立的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1973年10月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7月,在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基础上,并入原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等教育师范专科班、重庆第二师范学校、重庆第三师范学校,组建为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批重庆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南山和学府大道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21.4亩,建筑面积42.14万平方米;设有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45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740人,在校本科学生1.6万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重庆教师进修学院
1954年,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创建。
1956年,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升格为重庆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
1973年,重庆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四川省永川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并入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1984年,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重庆教育学院。
四川省永川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61年,江津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创建。
1972年,江津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江津专区教师行政干部学校合并组建江津地区教育学校。
1980年,江津地区教育学校升格四川省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1年,四川省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四川省永川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4年,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重庆教育学院。
合并发展
1984年,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重庆市第二师范学校、重庆市第三师范学校的高师专科班并入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
2006年4月,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2年3月,重庆教育学院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2018年4月,学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
2020年7月,学校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2年1月7日,在铜梁大学园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铜梁校区开工。
2023年11月17日,重庆市儿童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揭牌成立。
2024年4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妇女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举行,这标志着在渝公办本科高校中首个妇联组织成立。 5月12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基金会成立。 12月27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与恒硕医疗集团合作共建的运动康复中心在南岸区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45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医学、法学等9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74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1.49%,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3.24%。有全国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3人、重庆市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5人、重庆市“最美教师”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域)2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3个、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5人、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科研成果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评6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69项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竞赛奖、6个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获得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近五年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81项,出版著作166部,发表《自然•通讯》、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等学术论文2085篇,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发展研究奖以及国家科技部备案社会科技奖励等省部级科研奖励20项,其中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部备案社会科技奖一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