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CQU),简称重大,位于中国重庆市, 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 学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为卓越大学联盟、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国优计划”首批试点高校。
学校创办于1929年,到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为文理工商法医各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调整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改革开放后,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和改革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2000年,原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重庆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5年1月16日上午,“中国羽毛球协会—重庆大学羽毛球中心”成立。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00余亩,有A校区、B校区、C校区、虎溪校区和两江校区;设有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8所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方向)90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有教职工5200余人,在校学生5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27000人,本科生260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原重庆大学
民国14年(1925年)冬,巴县议事会议长李奎安提出议案,倡议筹办重庆大学。 1929年夏,“重庆大学促进会”成立,发布《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 。同年10月12日,重庆大学正式开课,标志着一所现代化高等学府的正式成立。
1933年,学校开办本科,分文、理两院开始招收学生,并迁至重庆市沙坪坝嘉陵江畔,即如今的重庆大学A区。1935年5月底,重庆大学被批准为省立大学,改为“四川省立重庆大学”。同年,四川省立工学院合并至重庆大学,学校文、农学院并入四川大学
1942年,学校被批准为国立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省立重庆大学更名为国立重庆大学。1948年,重庆大学开始招生研究生,是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国立重庆大学,随后更名为重庆大学。此时,重庆大学已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商、法、医等六个学院,二十一个系科的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1952年前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重庆大学经并入其他高校的部分工科专业后,成为一所以机械、电气、动力、采矿、冶金等学科专业为主体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完全采用国产设备和国产原料的塑料工厂,填补了中国化学工业的空白;1958年,重庆大学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大学之一, 并于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改革后,重庆大学恢复发展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同时成为了教育部首批恢复研究生招生并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1981年,重庆大学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重庆建筑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的前身重庆土木建筑学院是1952年由重庆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川北大学、川南工业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交通专科学校共六所院校的9个土木、建筑系(科)合并而成。1953年并入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的土木系,1954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成为当时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建筑工程学院,也是当时中央建筑工程部唯一一所直属高等院校,195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原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 经过恢复调整和改革,学校由一个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以土木建筑、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主要专业为特色的、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理法学等学科的建设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技术、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经营管理等方面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其前身为197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技术学校,1983年集体转业改为重庆建筑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合并组建
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奠定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坚实基础。 2001年,重庆大学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同年12月,学校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2年,重庆大学成为全国首批试点EMBA(高级管理人员MBA)的33所院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试点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学校之一,还成为教育部首批启动资助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试点的高校之一。
2004年,重庆大学被确定为中央直管高校。同年,其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研究生院,虎溪新校区也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迎来第一批学生。 2006年3月,泰国勿洞国际中文大学与中国国家汉办签订意向书,合作成立勿洞市孔子学院。重庆大学接受汉办委托与勿洞市政局共同进行孔子学院的实际建设。2006年12月29日,孔子学院挂牌仪式举行。
2007年9月,重庆大学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是重庆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里程碑。 同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化工学院是作为首批立项学校学院。 2008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重点共建重庆大学的协议》,明确提出重点推动重庆大学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尽快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010年,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所工信部和教育部直属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组成“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盟”,简称“卓越大学联盟”,又称“E9高校”。 [160]2011年6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107]同月,重庆大学联合西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5所高校发起并成立“重庆市大学联盟”(UNIVERSITY ALLIANCE IN CHONGQIN
2012年,重庆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3年9月,学校的“金属动态时效析出诱发自愈合现象的探索性研究”“新型碱激发早强快硬型胶凝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等120个项目获批为“部属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年,教育部启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重庆大学入选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4年,重庆大学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其牵头组建的“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被批准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 同年7月,学校还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稳步发展
2016年3月,重庆大学与两江新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共建“中新(重庆)国际联合研究院”。同月,重庆大学(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增补为中国宇航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9月,其成为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成员。2016年10月,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项目。2017年5月,重庆大学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6月,学校成为“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的创始成员。 9月,重庆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2017年10月,重庆大学与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开启“非直管”附属医院合作,与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开启共建“直管”附属医院合作。同年,重庆大学近代建筑群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100处建筑遗产名录”。
2025年1月16日,重庆大学与中国羽毛球协会共建羽毛球中心合作签约仪式在重庆大学举行。 1月17日,重庆大学科学中心揭牌仪式正式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1月,重庆大学设有7个学部35个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方向)90个,学科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1月,重庆大学有教职工5200余人,专任教师3200余人,其中包括9位院士在内的国家级人才近300人,学术型博士生导师1100余人、专业型博士生导师80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200余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4个,博士后研究人员3000余人。
科研成果
教学成果
重庆大学推动新工科建设成果共享共建,总结凝练新工科建设经验。截至2024年5月,其联合申报的“新工科教育”项目获得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牵头申报的“学科交叉、跨界融合、多元设计、个性发展—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大经验’”项目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23年7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重庆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此外,重庆大学等高校联合申报的“新工科教育”荣获特等奖,重庆大学与兄弟高校、企业合作完成成果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十三五”以来,重庆大学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978项(其中牵头千万元级以上重大项目65项),荣获国家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4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科学》正刊论文等均取得历史性突破,科研总经费屡创新高(2023年达到32.9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和获权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