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业职业学院(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简称“山东工院”,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国家级数字化校园样板校项目建设单位、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是山东省首批学分制试点高校、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鲁版211工程)、山东省首批校企一体化示范高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冶金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山东电工电子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山东钢铁集团人才培养基地。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张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3年5月,在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工业学校和山东冶金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升格组建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85余万册;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有在校生160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五O一厂工业学校
1959年7月,成立“五O一厂工业学校”,隶属冶金工业部由五O一厂代管。9月,冶金工业部将该校更名为“张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1962年10月,冶金工业部将该校更名为“张店有色金属学校
1969年2月,五O一厂打报告要求,冶金工业部军代表报经国务院批准,该校由冶金工业部下放归五0一厂领导。
1971年12月至1977年7月,停止普通中专招生,改办“五O一厂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7年8月,更名为“山东省有色金属学校”隶属山东省冶金局(后改为山东省冶金工业厅、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
山东省工业学校
1980年12月,山东省冶金局报经山东省计委批准,将该校更名为“山东省冶金工业学校”
1993年8月,通过山东省中专办学水平评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1997年9月,成立“山东省冶金工业学校张钢分校”。
1999年3月,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该校更名为“山东省工业学校”。
1999年9月,该校党政主要领导分别兼任山东冶金职工大学党政主要领导。开设“山东冶金职工大学分校”。
1999年12月,通过省部级重点中专复评,再次被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2000年6月,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1年8月,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大专生,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合并发展
2002年4月—8月,学校开始自主招生。山东冶金职工大学由济南搬迁至淄博,与山东省工业学校合并。11月,省计委批复:同意学校在淄博征地扩建。12月13日,举行“山东冶金职工大学扩建暨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筹建工程”典基仪式
2003年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山东冶金职工大学和山东省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6月,新校起用,老校搬迁。
2008年1月,通过山东省高校办学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结论。12月,通过山东省高校德育和校园文明建设工作检查评估并获优秀结论。
2011年9月,通过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并获优秀结论。
2012年11月—12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单位。
2013年10—12月,先后通过山东省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评估和山东省高校军事理论课评估均获优秀结论。
2015年6月,学校被确定为“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院校。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10月,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
2020年9月,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钢铁产业学院成立。
2023年10月21日,牵头成立全国钢铁智能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山东省新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教育部行指委委员专家7人,省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优秀教师14人,齐鲁“最美教师”1人,省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5个;教育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教学创新团队、专业教学团队、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4个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级特等奖2项;与中钢协、东北大学、山钢集团等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59部;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奖项42个、省赛二等奖以上奖项71个;学生参加其他各类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300余项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技能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9个、省品牌专业群2个、省品牌特色专业6个、省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5个、省“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1个、省企校共建紧缺工科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京东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智能制造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1个,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2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精品项目1项、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十大重点建设项目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建成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主持教育部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项目2个、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等3个;主持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4项;参建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7个、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与中钢协、东北大学、山钢集团等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企业远程实景传输20个点,搭建共享远程共享教育资源在线平台3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4个;先后联合东北大学、中国冶金研究院、山东钢铁集团、山东冶金设计院等单位,在校内外布网共建“钢铁材料绿色制备联合实验室”“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和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应用技术开发中心”“省材料工程研发中心”6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各级各类纵向课题325项、教科研获奖102项,校城融合项目20余项,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及专利转化等横向项目132项。
2017年学院有3项课题获准立项:《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与创新途径研究》、《实体建筑构造模型设计的研究》、《山东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结果,学院张秀华老师主持申报的《低压电网谐振隔离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荣获了2016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4月,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85余万册,电子图书达10133G,拥有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文献1000余种,尔雅通识慕课22门,收录学院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案例试题等教学资源13TB。
学术期刊
由学院主办的《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学报》,隶属于山东省教育厅主管,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的内部学术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院先后与德国、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刚果(金)等12个国家30余所院校和企业开展教育国际合作。引进中国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千万余元,共建了中德智能制造中心、德国西门子先进自动化示范实训中心等;先后有60余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和交流访问。牵头制定和输出职业坦桑尼亚等国家职业标准和配套专业教学标准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