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学院(Taiyuan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一所由太原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太原市人民政府管理,山西省教育厅进行业务指导。
太原学院前身为2002年12月由原太原大学、太原师范学校、太原市教育学院合并而成的新太原大学。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太原学院。学院于201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2年成为首批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先后获批山西省政府“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 ,山西省政府“1331工程”“大数据智能诊疗产业学院提质增效计划建设项目”等。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1658亩,校舍建筑面积47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5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65.42万册,电子图书126.27万册。学校面向全国 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381人。学校有教职工1182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76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309人,占40.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19人,占93.5%;“双师双能型”教师330 人,占42.9%。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太原教育学院
新中国成立不久,建立了在职小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在职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和职工文化教师业余进修学校。
1956年3月,为了统一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太原市决定将上述3所业余进修学校合并,建立太原市教师进修学校。
1958年市政府决定将太原市教师进修学校并入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师专进修部。
1962年,在中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太原师专被撤销,原师专的进修部又恢复为太原市教师进修学校。
1963年,太原市教育干部训练班和市教育局教研室划归市教师进修学校。
1966年9月,学校更名为太原市革命教育干部学校。
1978年5月,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决定,并报省备案,在原市教育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太原市教育学院。
1983年7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太原市教育学院正式成立。
太原师范学校
1905年,山西师范学堂在令德堂旧址创建。
1906年,山西师范学堂更名为山西两级师范学堂。
1912年,学校改称山西省立太原师范学校。
1913年,又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34年,再次改称山西省立太原师范学校。
1937年,学校停办。
1939年,在太原师范原址办起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41年,又改称为太原师范学校。
1953年,又更名为山西省太原第一师范学校。
1958年,太原第一师范学校和太原第二师范学校(前身为1919年创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合并,成立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和附属师范学校,校址迁至侯家巷。
1961年,太原师专附属师范学校改名为太原师范学校,在侯家巷独立办学。1962年,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其前身是山西省官立女子师范学堂)撤销,其幼师班学生并入太原师范学校。
1970年,太原师范和太原二中合并,更名为太原五七学校,校址迁至太原市晋源镇太原二中。
1975年,太原师范学校恢复,学校迁至太原市内老军营新校舍。
1978年,太原师范升格为太原师范专科学校。
1979年,太原师专与太原师范分开办学,师专占用侯家巷旧校址,太原师范占用老军营新校址。
太原市园林技校
1985年3月,太原市园林技工学校经省政府批准建立。
太原市园林科研所
1980年,太原市园林科研所批准成立。
太原大学
1984年6月,山西大学太原分校、山西财经学院太原分校、太原工学院太原分校、山西农业大学太原分校合并组建太原大学。
1988年,太原第九中学与太原大学合并,成为太原大学附属职业中学。
2002年12月,太原市教育学院、太原师范学校、太原市园林技校、太原市园林科研所撤销原建制并入,实行统一管理。“三校一所”并入后,分别组建了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和太原大学教育学院。
2003年11月,成建制划归太原市教育局。
2011年秋季,太原大学正式搬迁至汾东教育园区。
合并发展
太原学院
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更名为太原学院。
2014年9月,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太原大学教育学院撤销原建制并入。
2017年7月5日,太原学院与太原市园林植物研究中心校企合作签约及授牌仪式在太原市园林植物研究中心会议厅成功举行。
2022年,太原学院成为首批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
2023年9月,学院升本十周年之际,接山西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通知,经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太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果为“通过”。标志着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了新跨越,在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文系、旅游系、财经系、管理系、教育系、数学系、外语系、音乐系、园艺园林系、艺术设计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电与车辆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智能与信息工程系、材料与化学工程系、物理与电子工程系(筹)、公共体育教学部18个教学系(院、部),2个教学中心(公共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1182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76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309人,占40.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19人,占93.5%;“双师双能型”教师330 人,占42.9%。师资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教学名师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5名,已初步建成专家名师引领、骨干教师支撑、校企协同培养的多元化师资队伍。
科研成果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8月,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6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得授权专利116项。获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3项,教育部新农科项目1项。
研究成果
截至2022年8月,学院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共计申请202项,立项1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20项,省级项目立项4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