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Foshan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是“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成员单位,入选教育部德国博世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试点项目首批培育建设单位。
1958年9月,学校前身佛山师范专科学校与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创办开学;1995年3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由原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学校办学层次升格为本科;2013年7月,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4年5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佛山大学”;2024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10月,佛山大学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200亩,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下设20个二级学院(部),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开设60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64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251人、在校硕士研究生2338人,联招博士研究生61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原佛山大学
1958年6月,以南海师范为基础,佛山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校址在弼塘村。全校分高师部和中师部;9月15日,佛山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开学。
1959年,东江师范专科学院、东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同年佛山艺术专科学校撤销,留下部分学生又并入佛山师专,增设美术专业;佛山艺术专科学校中师部恢复南海师范建制,归属南海县。
1960年,学校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政史6个科。
1962年,江门师范专科学院的数学、物理两科并入佛山师范专科学校。
1970年,根据形势需要,建立佛山地区师范学校,负责培训全地区的初中教师。初办时校址设在开平县原开侨中学。
1973年,迁南海县大沥公社仙溪湖新建的校舍。招收由佛山地区的14个县市保送的工农兵学员。
1977年秋,经省批准,佛山地区师范学校增设大专班。设中文、数学、物理及英语4个专业,学制3年,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
1978年,增设化学专业。招生范围为原佛山地区14个县市。当时,由于校舍、师资及设备方面的限制,大专班分散在佛山、南海及台山3个县市办学。
1979年,学校集中到佛山市办学,并撤销佛山地区师范学校,改为佛山地区师范大专班。共设中文、数学、物理、英语及化学等5个专业。
1982年4月,佛山师范专科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佛山大学(专科),实行佛山大学(专科)、佛山师专两个牌子,一套领导班子的管理体制。
1987年3月,佛山市政府和中山大学签订了《中山大学、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联合办学,将佛山大学办成中山大学分校的协议》。
1990年1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同意广东省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调整方案的通知》,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佛山大学(专科)。 [2-3]
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成立,校址设在南海县大沥镇仙溪湖畔;9月15日,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开学。
1959年秋,由于地区行政区域的合并,华南农学院惠阳分院、番禺农学院并入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校受到严重的破坏;校本部校舍全被占用;学校只得在附近另建简易校舍(现校址)。
1962年,佛山分院撤销了农学、园艺、蚕桑及农机专业,只保留畜牧兽医专业,学院改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面向全省招生,为全省培养畜牧兽医人才。
1992年,佛山兽医专科学校更名为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
1996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开办畜牧兽医与管理专业本科与专科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
佛山职工医学院
1924年2月,英国教会医院英籍护士彭爱莲创办佛山循道高级护士学校。
1937年,该校获得中央卫生部备案,学生陆续有所增加。护校学生实行免费教学,并提供膳食。 [4]
1951年1月,更名为广东省第二医士学校。12月,更名为广东省第二卫生技术学校。
1958年9月,更名为中山医学院佛山分院,开办医疗大专专业。
1962年9月,更名为广东省佛山卫生学校。
1992年1月,更名为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专科学校,由广东省与佛山市共管。
1995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将原名“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院”。
2001年9月,与广州医学院联合举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首届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本科学生入学。
佛山教育学院
1960年,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设中文、数学两个专业。从高考生中各招1个班,学制1年。中文专业设在惠州师范,数学专业设在佛山市城隍庙旧址。同时,从佛山师专接过原广东师院的专科函授部及教师8人,开设函授中文、数学、生物3个专业,学制均为3年。
1963年,接管了佛山幼儿师范校舍和佛山师专部分教师干部,部分图书、仪器、家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招生。1968年,在校教职工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学校停办。
1979年,复办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暂借地区教育局部分房子作办公室,一年后在同济路45号建筑校舍。
1981年4月1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4月23日,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佛山教育学院
合并组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1995年3月,国家教委批准原佛山大学(专科)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校办学层次升格为本科。
1999年7月15日,学校校友会注册成立。
2002年6月,学院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价。
2005年,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同年8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佛山职工医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成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举办医学类普通本科高等教育。
2007年,学院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良评价。
2013年1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科技园成立;7月19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5年,学校被列入首批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同年,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落户学校。
2016年,学校成为广东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17年,学校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8月5日,学院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学校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10月16日,学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
2021年6月1日,科技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结果的通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科技园正式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8月,学校入选广东(2021—2025年)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1月22日,学校仙溪校区教职工公寓开工建设。
2022年,学校研究生院以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为主体申报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2月,学校入选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8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个科技小院获国家支持建设。
2023年7月12日,学校与恩平市人民政府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8月25日,学校仙溪校区教职工公寓竣工并通过验收。
2024年3月22日,学校入选广东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推荐高校名单。
佛山大学
2024年5月29日,教育部发函广东省人民政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佛山大学;同时撤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建制;9月20日,佛山大学揭牌仪式、佛山大学第一届董事会成立仪式在学校仙溪校区举行;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正式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5年1月,拟入选新一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2025年3月13日,佛山大学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江湾校区举行。3月25日,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0月,佛山大学设有2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60个,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教育、艺术十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学位授予点
截至2024年10月,佛山大学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重点学科
截至2024年10月,佛山大学拥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特色重点学科4个、“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4个,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共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佛山大学有教职工1646人,其中专任教师1326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518人,博士学位878人,在聘全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7人,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和省级高层次人才14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0月,佛山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16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1个;有16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教学成果
2017年,学校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8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9年,学校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2021年,学校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截至2024年7月,佛山大学与佛山南海8家专精特新企业组建了创新联合体,与4家高新技术企业联合申报了南海区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国际交流
2020年,佛山大学成为“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023年,学校入选教育部“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成员单位。
2024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德国博世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试点项目首批培育建设单位。牵头组建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粤港澳高校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联盟、粤港澳高校氢能创新联盟等多边合作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与德国特里尔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先后与澳门科技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10余所中国(境)外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佛山大学拥有国家标准委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9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
研究成果
2018年至2024年10月,佛山大学共获得国家基金3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64项,其中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底,佛山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99万余册、采购中文期刊1000余份,外文期刊48份,电子图书159万册,电子期刊16000余种,引进中国知网、SD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等中外文数据库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