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学院(Dongguan City University),位于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是教育部批准成立、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办,实施普通高等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本科高校。
学校前身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2004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2009年4月,东莞理工学院与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办学;2021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更名为东莞城市学院。 2022年,学校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校园规划用地1228亩,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46个本科专业;建有120个专业实验室、225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4个校级科研机构;有教师队伍近千人,普通全日制学生23000多人
历史沿革
2004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2009年,由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2011年,择址东莞市寮步镇建设新校区。
2015年,学校为教师购买“五险二金”,成为广东省首家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同类高校。
2021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东莞城市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46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教师队伍近千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88.13%;省级教学名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南粤优秀教师5名,广东省优秀民办校长1名,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4名。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在建项目、2个省级重点专业在建项目;有9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其中2门课程为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省级工程训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训示范基地1个;每个专业至少有5个校外实践基地。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教师获5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省级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等奖项;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00余项)。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已与香港恒生大学、香港都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泰国班颂德皇家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各类交流项目,其中包括:学期交流、3+1本科双学位、硕士研究生保荐等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
截至2023年6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伟易达(东莞)电子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办“华为创新班”“财务管理卓越班” “注册会计师创新班” “鸿高卓越工程师创新班”“机械创新班”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建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1个,校级科研机构24个。截至2022年8月,学校有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820余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6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50余篇,取得国家授权专利119项。
2021-2022学年,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逾332篇,其中被SCI、SSCI、EI等收录的高水平论文达到84篇,CSSCI期刊论文6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26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12项;共立项省部级项目8项,市厅级项目59项,校级项目24项;与东莞市财政局、东莞市路桥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武江西鼎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科地勘测地理信息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协议76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9月,学校图书馆总面积达到27737.19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3000个;拥有纸质图书203.57万册,当年新增66553册,生均纸质图书102.66册;拥有电子期刊18.31万册,学位论文461.33万册,音视频9000.0小时;有中国知网、Emerald、国研网、超星数字图书、银符考试题库、MET 全民英语资源库、优阅外文数字图书馆等个电子资源数据库。
学术期刊
《东莞城院教育》是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由东莞城市学院主办的以高等教学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常设栏目有岭南文史、东莞发展研究、思想政治与法律、经济与管理、自然科学、语言文学与文化、艺术研究、教育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