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二医科大学(Shandong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于山东省潍坊市,是山东省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是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全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学校,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
学校历史溯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潍县乐道院设立的乐道院医护学校和潍县美国长老会医院;1951年筹建山东省昌潍医士学校;1958年改建为昌潍医学院;1987年更名为潍坊医学院;202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浮烟山和虞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建筑面积71万余平方米;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有19个学院,开办36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9个;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
历史沿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潍县乐道院设立乐道院医护学校和潍县美国长老会医院。
1951年5月16日,华东军政委员会命令,在潍坊市筹建一所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定名为“山东省昌潍医士学校”。
1958年,经山东省委批准,学校改建为昌潍医学院;同年,学校开始进行本科教育。
1965年,学校实施半工半读试点,是全国六所试点的高等医药院校之一,由卫生部和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
1975年,学校接收原山东省建设兵团二师医院,作为昌潍医学院附属医院。
1975年—1976年,学校组织师生在平度县蓼兰公社、大田公社、潍县朱里公社、车留公社开门办学。
1981年,经省政府批准,学校恢复医科夜大学招生,开设医疗专业。
1985年,学校设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全国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7年,学校更名为潍坊医学院。
1990年1月,学校设置麻醉学专业。
1994年3月,学校设置护理学专业。
1997年7月,学校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法学方向。
1998年,学校获留学生招生资格。
2000年,学校被批准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试点单位。
2006年12月,学校启动新校区建设。
2007年10月,昌潍医学院新校区浮烟山校区正式使用。
2012年,学校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11月,经教育部、卫生部批准学校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11月,学校入选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2月,学校成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
2018年,学校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2019年,学校获批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
2021年,学校成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
2023年11月2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潍坊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函》,同意潍坊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同时撤销潍坊医学院建制 。12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将潍坊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通知》,潍坊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原建制规格不变,机构编制事项由省委编办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由省政府领导,省教育厅与省卫生健康委共同管理,以省教育厅为主。12月28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正式挂牌。
2024年1月21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揭牌; 3月11日上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益都中心医院揭牌仪式举行。 3月13日上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昌乐人民医院揭牌仪式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36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500余人;有国家级人才3人,泰山学者26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等人才67人。聘请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戴尅戎院士、陈芬儿院士等6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校特聘教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特色和品牌专业9个;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9个;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2个,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1个,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8个;另有临床医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前5‰,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3余万平方米,有6个图书室和3个期刊室,阅览座位1600余个;馆藏纸质图书18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000余种,电子期刊390余万册,学位论文1057余万册,音视频11万余小时;有知网、中华医学期刊、人大复印资料、维普、万方、超星、重庆聚合、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Medline、Springerlink、EBSCO等5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省级创新平台29个,牵头四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2022年度,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项目18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院校及研究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国际学生生源国家拓展至亚非欧美25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