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青岛农业大学

  • 区域:山东青岛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9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青岛农业大学(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青岛农大(QAU),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 ;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单位,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学校前身为1951年创办的莱阳农业学校;1958年,学校改办莱阳农学院,校址由莱阳城南迁至城东原莱阳地委旧址;1963年9月,停办莱阳农学院,与莱阳县农业学校合并改办莱阳农业学校;1968年,山东省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二分校并入该校;1976年,改办莱阳农业大学,隶属烟台地区领导 ;1978年,恢复莱阳农学院和本科教育 ;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7年,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2018年,被列为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校区和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胶州、平度),总占地面积64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9.23亿元;设有26个教学院部,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8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各类特色专业6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建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莱阳农学院

1951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莱阳农业学校创办,设农作物和果树蔬菜两个专业,为国家农业部重点中专学校,隶属山东省农业厅领导

1958年8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办莱阳农学院,设农学、园艺、牧医、植保4个系,开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植保四个专业,分设本科班和专科班,隶属省地两级领导,校址由莱阳城南迁至城东原莱阳地委旧址

1962年,莱阳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调出同山东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一起并入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今山东理工大学) 

  • 莱阳县农业学校

1961年,即墨农业学校、即墨畜牧学校、青岛农业学校、烟台畜牧兽医学校、崂山郊区农业技术学校、蓬莱农业学校畜牧班于先后并入莱阳县农业学校 

  • 山东省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二分校

1962年8月,山东省政府在文登县昌阳农场建立山东省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二分校,学制3年,日常行政工作由昌阳农场党委代管。从65级起,实行社来社去。

1966年末,因“文化大革命”冲击停课。1968年3月,迁至莱阳。

合并改办

1963年9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决定停办莱阳农学院,与莱阳县农业学校合并改办莱阳农业学校,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会计统计、农机等5个专业,隶属烟台行署领导 。1968年9月,山东省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二分校并入该校

1976年5月,经山东省委批准,在莱阳农业学校的基础上,改办莱阳农业大学,设农学、园艺、农机、畜牧兽医、水利等5个系,在校生1200人,教职工555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隶属烟台地区领导

197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莱阳农业大学改办莱阳农学院 。1997年5月,学校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获得优秀 。2000年9月9日,学校与青岛市城阳区签署共建青岛校区协议 

2001年1月6日,青岛校区设计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6月13日,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青岛校区建设项目立项;7月18日,青岛校区奠基 

2002年7月17日,首批3000余名学子入住青岛校区;9月19日,青岛校区落成暨2002级开学典礼举行 。2006年12月28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我校申请更名进行考察 

更名发展

2007年3月、4月,经教育部、山东省政府批准,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点由山东省莱阳市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5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2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公布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青岛农业大学被确定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2014年9月,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8年7月,被列为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4月26日,青岛农业大学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正式获教育部批准 。2021年5月10日,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大数据研究院成立 

2023年8月, 由青岛农业大学牵头发起的“黄河水产联盟”暨“黄河流域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青岛举 ;11月3日上午,青岛农业大学现代设计产业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学术会馆会议厅进行 ;11月22日,发起组建的青岛市农业技术协同推广联盟成立 

2024年3月,学校与俄罗斯喀山国立农业大学举办合作对接会 ;5月,与中电投新农创科技有限公司举行科技合作交流会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26个教学院部,开设8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有5个学科居ESI全球排名前1%;2个学科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含培育学科),2个学科为山东省一流学科 。2023年11月,获批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等国家级人才67人次;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泰山学者系列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200余人次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各类特色专业6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各类特色专业28个;建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现代产业学院等省级教学平台21个;国家级、省级本科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9门(其中包含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建有13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批33个三部委支持建设科技小院及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获批全国科技小院培训基地 。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55个

  • 教学成果

2005—2018年,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4项。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教师在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71项,培育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3项(其中包含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山东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省属高校之一;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荣获山东省首批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机构立项建设单位;与国外多所大学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上合组织国家加强交流合作;获批全国首批农业涉外培训合作交流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10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38个,厅级创新平台(省教育厅实验室体系、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等)67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1978年以来,学校累计获得24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1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9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在山东省属高校位居前列。20世纪70至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与品种改良、现代农业装备研发、生物制药技术、三农政策研究、现代传媒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2011-2023年科研活动总经费达37.1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54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拥有纸质藏书298.99万册、电子图书119.69万种,订购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Web of Science数据平台、ScienceDirect、Scopus、ACS、SciFind、EI、ProQuest、Springer、Ovid、EBSCO、PNAS、ASM等中外文数据库81个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