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青岛理工大学

  • 区域:山东青岛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嘉陵江东路777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8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青岛理工大学(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青岛理工,位于山东青岛市 是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

青岛理工大学创建于1953年,其前身为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 先后隶属原重工业部、原冶金工业部等部门。1960年学校升格为“山东冶金学院”。 1982年1月获得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青岛冶金矿山大学并入学校。1998年,划转山东省领导,先后历经山东冶金学院、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等时期。 2004年,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200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临沂市人民政府、青岛理工大学共建临沂校区。2021年8月学校主校区转移至西海岸新区。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黄岛、市北、临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60.7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09.4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266.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6.72亿元;设有16个教学院部,开设69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学科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教职工2598人,其中专任教师1756人,全日制在校生32991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 青岛建筑工程学校

学校的办学渊源,可上溯至1931年由著名建筑工程师刘铨法在礼贤中学创办的礼贤中学高级工程科

新中国成立后,礼贤中学改名青岛第九中学。1952年12月20日,以青岛第九中学土木科师生为基础,“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创办学校分散在江苏路43号、含江苏路43号等地办学。

1953年6月,学校由山东省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 1954年,学校在西吴家村征地建设抚顺路校区。同年,学校与青岛土木建筑学校合并,校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青岛建筑工程学校。1956年,学校划归冶金工业部领导。 

1958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学校升格为“青岛冶金工业专科学校”。 学校步入高等教育行列,开始培养专科人才。同时,专业重心向冶金领域转移。

  • 山东冶金工业学院

1960年6月,学校升格为“山东冶金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1962年,学校移交冶金工业部领导后,停办本科教育,改办中专。1963年,学校更名为青岛冶金建筑学校

1970年,学校归山东省冶金工业局领导。1972年,学校定名为山东省冶金学校。恢复高考后,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山东省冶金工业学院”。1982年1月,学校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985年,冶金工业部批准学院改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99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青岛冶金矿山大学”成建制地并入学校,成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黄岛校区”。 1998年11月,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

青理发展

2004年5月,学校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学校从单科性学院转变为多科性大学。2005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0月,青岛理工大学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整体置换搬迁协议书》,开始建设黄岛校区。

2006年,结构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专业。 同年,学校在临沂创办费县校区。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临沂市人民政府、青岛理工大学三方签署共建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协议。费县校区更名为临沂校区。 同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青岛理工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同年,学校入选首批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简称111计划)。 2018年10月,青岛理工大学首批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土木工程学院入选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2020年10月,获批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同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月,青岛理工大学被列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简称“双高”)建设高校。 2021年8月,新校区二期工程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学校主校区转移至西海岸新区。 

2022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青岛理工大学设有16个教学院部,开设6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7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青岛理工大学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学科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学科获批省高峰学科、1个学科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青岛理工大学有教职工2598人。其中专任教师17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1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3人。有全职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级工程人才等1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等9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4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教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8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青岛理工大学有34个专业入选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点建设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专业群3个;省级应用型高水平专业群6个,4个国家特色专业,13个省品牌/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学校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平台,拥有17个省部级教学团队以及1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省级精品课程42门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青岛理工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境)外10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获批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赫尔大学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德国莱布尼兹汉诺威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等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内287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青岛理工大学拥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5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4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9月,青岛理工大学先后9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获批省部级科技奖励120余项,一批研究成果应用于高原列车、C919大飞机、北京冬奥会、探月工程、天问一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在胶东国际机场、沿海高铁、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工程建设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2022年,青岛理工大学专利成果转化210项,转化效益1410.8万元,获得山东省科技奖励6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青岛市科技奖励10项,社科奖13项,其中一等奖4项;获山东省专利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连续三届获山东省专利一等奖。发表文科类高水平论文92余篇,其中CSSCI论文19篇,SSCI论文51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青岛理工大学图书馆建成于2021年,总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可用面积3.7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5月,图书馆藏书约266.1万册。截至2023年9月,共有电子图书361.16万册,电子期刊83.89万册,学位论文1140.9万册,音视频100293小时。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和科研需要,订购中文数据库11个,外文数据库16个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