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科技学院(Hengxing University) ,是一所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单位。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3年,更名为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并定名为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140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4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1.35亿元。建有校内实验室13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9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2万余册,电子图书130万余册,纸质期刊726余种,电子期刊23万余册;校园网出口带宽31.31G,网络接入信息点数8160个;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37个;有专任教师975人,在校生近2.3万人,其中,本科生17122人
历史沿革
2000年10月31日,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筹建。
2001年11月13日,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正式成立。
2002年6月14日,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在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的基础上,筹建专科层次的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4月25日,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2014年5月16日,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
2018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9年,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
2021年12月,学校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第二批支持单位。
2022年11月17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图书馆第二会议室通过线上线下会议形式举行。此次揭牌成立的四个现代产业学院分别为:新能源智能装备产业学院、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智慧农业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2023年5月20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莱西实践教学基地二期项目奠基开工。该项目落户于水集街道,力争2024年投入使用。 12月,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数字建造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37个,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97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超过30%。外聘教师30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5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建有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有校内实验室13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9个
教学成果
2016年,学校获得省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
2022年,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截至2023年11月,近年来,学校承担市厅级及以上教改研究项目近50项,获山东省第八届和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2019年,学校先后揭牌成立民政部地名研究所青岛恒星科研基地、曲阜师范大学青岛恒星研究院。
2021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升本以来,学校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专利授权15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2万余册,电子图书130万余册,纸质期刊726余种,电子期刊23万余册;开通了中国知网、读秀、汇雅电子图书、万方等电子资源。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十几所国内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莱姆顿学院、美国凯特琳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等16个国家60余所高校开展项目合作,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