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英文名:Linyi University,缩写:LYU),简称临大, 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临沂市参与共建。 该校校本部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工业大道北段西侧。 该校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临沂大学是沂蒙革命老区的综合性大学,前身是1941年由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支持建设,历经滨海建国学院、临沂第一师范、临沂教师进修学校、临沂教育学院、临沂师专、临沂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1998年开始本科办学,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临沂大学,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11月,临沂大学学校设有27个教学单位、5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教辅机构和3个直属机构,在沂水、费县设分校区。学校占地约6000亩,校舍面积119万余平方米,国有资产总值50.9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亿元;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继续教育在读学员3.7万余人,教职工2900余人;在招普通本科专业82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4个工程教育类专业和8个师范类专业通过认证;设有5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滨海中学时期
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运动广泛开展,根据地的军政建设和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干部。为满足这一需要,中共山东五地委和滨海区各县联合办事处,决定按照抗大一分校的建制,在滨海区建立干部学校。因为战时形势的特殊需要,学校定名为“滨海中学”。1941年5月,滨海中学师范部开学。
滨海建国学院~山东省临沂师范学校时期
1945年8月,滨海中学改名为滨海建国学院,原滨海中学的教职工大部分到建国学院工作。1947年春,山东省教育处(厅)把直接管辖的山东大学附中改名为滨海师范并下放到滨海地区。滨海地委、行署决定将滨海师范与滨海建国学院合并,成立“滨海公学”。1948年1月,学校奉命停办,教职员全部转入华东大学学习,学生全部分配了工作。同年10月,滨海地委、行署决定在滨海地区恢复滨海中学,恢复后的滨海中学改名为滨海乡村师范学校。 1950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厅批准把省立滨海乡村师范学校迁到临沂并改名为山东省临沂师范学校。
临沂大学~临沂师范专科学校时期
1958年8月25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了中共临沂地委、临沂专员公署关于建立临沂大学的报告,临沂大学宣告成立并于9月15日举行了开学典礼。学校针对临沂地区师资匮乏、工农业技术人才奇缺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主要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和工农业战线的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立了师范、农、工三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同时制定了临沂大学《关于一九五九自然科学研究规划》,确立了科学研究专题。
1959年8月,根据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整顿1958年新建高等学校的指示以及省高教会议提出的对“临沂大学”调整的方案,撤销临沂大学建制,分设师范专科学校和工业、农业两所中等专业学校。同时宣布了三所学校的组织机构、专业设置和财产分配等。
1959年8月,临沂地委决定把原临沂大学师范科改为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主要为临沂地区培养中学师资。1960年夏天,临沂师范专科学校迁入坐落在临沂城西南(五里堡)的新校址。1962年7月,在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过程中,经临沂地委研究决定报省政府批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的编制撤销。学生分配了工作,教职员工被安置到地直学校和各县中学。
临沂师范学校~山东省临沂教育学院时期
自滨海乡村师范学校奉令从莒南迁至临沂并更名为山东临沂师范学校到1962年,学校经历了一段稳定发展时期。1958年前后,临沂地区又相继建起第二师范、幼儿师范、艺术学校、体育学校多处中专学校。1962年,临沂地委、行署为了重新调配和充分利用临沂师专撤销后的教育资产,决定把临沂第一师范、第二师范、艺术学校、体育学校和幼儿师范五校合一,组建新的临沂师范学校。组建之初,分三个教学点上课。
1962年冬至1963年春,合并后的临沂师范全部迁入原临沂师专校址。原临沂师专的校舍、教学设备等绝大部分移交给新组建的临沂师范,部分教师也同时留临沂师范任教。1966年6月,文革开始,正常教学工作中断,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底临沂师范下放到临沂县,改名为临沂五七红校。1972年,临沂地委决定撤销临沂县五七红校,恢复临沂师范,仍属地区管辖。1973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8年秋,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临沂师范改为临沂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6月18日,改名为“山东省临沂教育学院”
临沂地区半工半读师范专科学校~山东省临沂师范专科学校时期
1966年6月,为适应“两种教育制度”的需要,山东省教育厅报经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决定在临沂地区建立半工半读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定在费县城北。学校刚开始筹建,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学校处于停顿状态。
1970年3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山东省教育干校撤销,部分人员和物资调往费县,与半工半读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临沂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
1970年12月,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学校改名为“临沂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先后办了三期中学教师短训班和一期教干班。1973年学校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班。1974年6月4日,国务院科教组(74)科教计字125号批准同意恢复“山东省临沂师范专科学校”。
1974年6月山东省临沂师范专科学校恢复后,招收了三届工农兵学员,1977年迎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员。1977年7月,郭沫若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1984年,中共临沂地委、行署报请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从费县县城迁至临沂城北。
合并发展
临沂师范学院时期
1999年3月25日,教育部批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与临沂教育学院合并建立临沂师范学院。1999年秋,临沂师范学校改为临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01年10月,临沂农业学校和临沂工业学校并入临沂师范学院。2007年6月,沂水师范与费县师范并入临沂师范学院,成为临沂师范学院的分校。
临沂大学时期
2010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临沂大学。临沂大学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管理体制采取山东省直属管理,临沂市参与共建;2013年,该校成功获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6年,临沂大学加入中国“CDIO工程教育联盟”;2018年5月,临沂大学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该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及建设院校;2019年,该校入选“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
2021年9月2日,临沂大学医学院揭牌仪式在沂蒙大讲堂举行;2022年4月29日,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山东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8月24日,临沂大学凯旋康养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
2023年5月16日,临沂大学碳中和学院、碳中和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11月28日,该学校当选驻临院校科教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11月30日下午,临沂大学拳击协会在临沂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成立。
2025年3月14日,九三学社临沂大学支社召开换届暨基层委员会成立大会。3月22日,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与青岛瑞源控股集团签约暨“临沂大学睿飞无人机培训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该校设有27个教学单位、5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教辅机构和3个直属机构,在招普通本科专业85个,学科专业涵盖金融工程、会计学、新闻学、广告学、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多个学科。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临沂大学有5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化学、工程学、植物和动物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数学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临沂大学有教职工29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0人。有国家级人才8人(含国家杰青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人才32人。博士生导师89人、硕士生导师709人。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2个、省部级科研团队49个。建有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临沂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4个工程教育类专业和5个师范类专业通过认证;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1门,省级一流课程66门,省级思政课“金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省级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精品课程5门;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示范性教学实习(实训)基地6个;获批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3个、山东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5个、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3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临沂大学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山东省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互联网+教育”应用研究基地、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6项
合作交流
2023年9月8日,由临沂大学与山东鑫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鑫海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成立仪式举行。
截至2024年3月,临沂大学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获批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开设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6个,建有中外合作研究机构3个,是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中俄(山东)国际教育合作联盟会员单位,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与临沂市政府共建临沂RCEP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入选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在几内亚与科纳克里大学设立孔子学院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临沂大学建有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其中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名师工作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社会科学规划基地3个,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1个。
科研成果
2017年~2019年间,临沂大学主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50项。截至2019年6月,该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4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11项,并在中生代恐龙演化和鸟类起源研究方面发表《Nature》《Science》论文5篇,“自然指数”两度跃居中国高校前十。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9月,临沂大学图书馆由校本部总馆和沂水、费县两个分馆组成,建筑面积72164.1平方米,阅览座位有7120个。
截至2023年10月,临沂大学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文献416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23万册,电子期刊7.6万种,中外文数据库45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图书馆珍藏古今,珍藏有距今278年且已知国内最早的课本《论语集注本义汇参》,古籍及民国文献资料1.9万册,其中包括沂南籍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王普“热学”讲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