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河南省博士学位一般立项建设单位,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49年,时称平原省立财经学校。1964年全国16所航空学校调整,更名郑州航空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1984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本科),1989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学校隶属关系发生转变,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主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为主的办学体制。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占地1700余亩,建筑面积101.54万平方米,实验场所面积8.7万平方米;下设19个教学院(部),1个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63个本科招生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6000余人,教职工2130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49年10月1日,中共平原省委委员、省供销社主任安法乾和省政府副主席韩哲一,决定安法乾筹办平原省立财经学校,刘华安同志具体负责学校筹办事宜,主要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培养管理干部。学校初创时约有职工14-15人,初期学校有专任教员6人。
1952年底,察哈尔和平原省同时撤销。平原财经学校、察哈尔会计专科学校合并为华北财经学校。平原省财经学校搬迁前仍设在河南省新乡市,故称华北财经学校新乡分校。华北财经学校校址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隶属华北行政委员会领导。由校长武冠英负责两校合并的组织工作。当时有学生800余人,教职工140余人。领导和师资力量的加强,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5年,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为支援军工建设,华北财经学校由财政部规划为二机部一局领导。9月12日,华北财经学校改名为张家口工业会计统计学校,学校性质仍为中专,学制三年。1958年批判条条专政时,张家口工业会计统计学校由第二机械工业部下放河北省,即改校名为张家口财经学校。
1960年2月5日,第一机械工业部以四教密字﹝1960﹞第5193号文件通知,为适应中国航空工业的飞跃发展,同意第四局在郑州新建一所航空工业学校且郑州航空工业学校规模为3000人,学制三年,性质为中专,设四个专业。
-蓬勃发展-
1964年全国16所航空学校调整,更名郑州航空工业学校。
1978年5月29日,三机部﹝1978﹞三教714号文通知,根据教育部﹝1978﹞教计字335号文的有关精神,同意将郑州航空工业学校改建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
1984年11月24日,教育部教计字﹝1984﹞227号文件指出:“为了适应航空工业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要,经研究,同意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改建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本科、专科并举,修业年限本科四年,专科两年或三年,在校生规模2400人。
1989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学校隶属关系发生转变,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主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为主的办学体制。2009年,通过硕士单位立项建设评审,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高校。2017年12月,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高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成为河南省博士学位一般立项建设单位。
2022年7月,学校获批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 ;11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业软件行业学院获批立项为2022年度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建设单位。
2023年9月9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召开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11月,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联合河南省档案馆共建的“档案灾害预防与应急抢救重点实验室”入选首批全国档案重点实验室名单。
2024年7月,学校“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这是学校首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19个教学院(部),1个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乌拉尔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65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有有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个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15个省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213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68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45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7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省教学名师12人,省优秀教师17人,省师德先进个人7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省文明教师24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9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9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2门。
-合作交流-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省级科研平台51个,其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个,省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外籍科学家工作室2个,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创新协同服务平台2个,省创新实验室1个,省校企研发中心(重点)1个,省产业融合创新中心1个,省研究中心3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十大新型品牌智库1个、省特色智库1个,省科技智库研究基地1个,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思政教学特色化研究中心1个、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暨企业孵化平台1个。建立了无人机研究院、大数据科学研究院等跨学科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近年来,智能工程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9项,航空科学基金项目1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63项,市厅级项目41项,横向项目57项,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12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6项。出版著作58部(含教材),发表学术论文325篇,其中SCI收录32篇,EI收录43篇,CSCD核心、中文核心56篇。获得科技进步奖(含国防科技进步奖)7项,教育厅科技成果奖41项。知识产权14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0项。
截止2022年末,航空产业技术特色骨干群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项;发表SCI/EI论文47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出版论著/教材6部;获得授权专利94项;航空经济与管理特色骨干学科群承担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5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其他奖项2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4篇(其中CSSCI论文32篇;SCI论文14篇;SSCI论文9篇);出版高水平学术论著10部。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1033万册,其中图书255万册、数字资源778万册。
学术期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于1983年创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全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刊发航空航天类及其与机械、电子、通信、材料、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学科交叉类、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类(数理化),其他工业技术,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