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Huang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写为HHSTU),简称黄科大,本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为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于1984年;1985年12月经郑州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黄河科技专科学校;1989年8月经河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郑州黄河科技大学;1994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黄河科技学院;2004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批“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2021年,学校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四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教学科研仪器总值5亿元。学校有共有9个学部(院),70个本科专业,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河南省特色、品牌专业等36个,有教职工2200多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蓬勃发展-
2004年,学校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获批“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次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并成为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教改成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5月20日,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正式批准为科技部认定的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和河南省首批众创空间。同年,学校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2016年,学校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同年,学校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和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获批““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创业园获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高校双创基地”;同年,学校被河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1年,学校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2022年11月11日,河南省教育厅等十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省级特色行业学院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黄河科技学院申报的超低能耗建筑行业学院获批立项建设。 [6]2023年4月20日,黄河科技学院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工作站正式挂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30日,黄河科技学院共有9个学部(院),现有本科专业70个,涵盖工、理、文、医、管理、经济、法、教育、艺术9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30日,学校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30日,学校有教职工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高端人才150余人,拥有工程师暨教师、律师暨教师、高级经济师暨教师、会计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800余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30日,学校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河南省特色、品牌专业等36个,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合作交流-
学校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对外人才培养、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截至2024年4月30日,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众多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学校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合作开办金融学、软件工程、社会工作等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日本东京福祉大学、丹麦葛莱运动学院等开展暑期游学、交换留学生等项目,招收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14个国家的留学生;先后聘请外国专家200余人到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学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中科院软件所、中关村软件园、华为、惠普等单位紧密合作;学校发起成立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与二七区政府共建“U创港”创新创业综合体,打造“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先后组织承办第四届(GAUC)世界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两届中国(河南)新药研发交流与技术转移对接会、2016中国创客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创客大赛、中原创新发展论坛等重要活动百余项。上级部门、知名企业、兄弟院校共计300多家单位来校参观考察。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30日,学校建有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建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个,地厅级科研平台22个,河南省高校新型智库2个;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中首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30日,学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近400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河南省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奖励12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208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9.4;获专利4642项,入选2016年度“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强十快高校”。学校连续出版《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等,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咨询,多次被省领导专门批示。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两项成果入选2019年CTTI年度精品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全国仅7家智库同时入选)。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黄河科技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84年10月。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第一图书馆、第二图书馆、北区分馆和济源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24万平方米。图书馆有各类图书资料近38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80余万册,电子图书108余万册。年征订纸质报刊1040多种。中外文数据库59个,自建特色数据库2个。图书馆设有社会科学书库、自然科学书库、中文样本库、中文过刊库、密集书库、外文样本库、中文工具库、中文现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18个书库和阅览室,阅览座位达到6181个,主要阅览室开放时间达到105个小时。
图书馆设一室(图书馆办公室)四部(流通阅览部、采访编目部、参考咨询部、信息技术部)。学院十分重视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拥有大容量、高性能服务器8台,磁盘阵列总容量达10TB,管理用计算机83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140台。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24小时全开放,校园网内的读者可以随时进行图书馆书目、光盘及数据库等电子资源的查询。
学术期刊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黄河科技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CN41-1279/N,ISSN 1008-5424。1999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2006年为季刊,2007年改为双月刊。1999—2018刊名为《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9年更名为《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学报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第1、3、4、6、7、9、10、12期刊发社会科学论文,第2、5、8、11期刊发自然科学论文。
学报社科版开设《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原学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博士论坛》《经济理论与实践》《社会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语言学研究》《法学研究》等栏目。
自科版开设《医学科学研究》《机械工程研究》《交通工程研究》《建筑工程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信息工程研究》《农业工程研究》《材料与化学工程研究》《机电工程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