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英才学院(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 ,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入选百校工程。主管部门为山东省教育厅。
学校创建于1998年6月,先后经历山东英才专修学院、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英才学院等阶段,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7年,学校成为省级硕士培育建设单位。2018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济南市高新区、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设有10个教学院部,38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 ,南北校区设有2个图书馆,总面积4.66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256万册,电子图书9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51万余册。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7275人,有专任教师951人,外聘教师678人
历史沿革
山东英才专修学院成立
1998年2月20日,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东方讯报》向省教委提交《关于成立山东英才专修学院的申请报告》;6月23日,山东省教委颁布鲁成教字(1998)12号文,批准山东英才专修学院成立。
1999年4月5日,济南市教委批准济南英才高级中学成立。
2000年6月,英才学院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师范大学二级学院,具备了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资格。
2001年3月16日,经中国济南市成教局党委批准,中共山东英才学院委员会成立,夏季亭院长任党委书记。
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建立
2002年7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在山东英才专修学院基础上建立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首次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开展IT专业和专升本教育,成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IT项目合作院校,从2003年开始招收IT专业专升本学生。
2003年5月,学校与山东省实验中学联办山东省实验中学英才高中。
2005年,学校投资3000多万建成山东省城最大的学生单体公寓楼,投资5000多万建立实训楼及实训室;山东博大专修学院并入。
2006年7月13日,学校将ISO9000贯标认证引入教育服务和党建工作中。
2007年3月,学校与韩国京畿工业大学等院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书,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项目。
2007年12月19日至21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莅临学校进行申办本科院校评估。
山东英才学院挂牌
200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山东英才学院。
2009年,济阳校区建设正式启动;学校和山东师范大学举行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挂牌仪式。
2011年1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
2011年12月,学前教育实验(实训)教学中心获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称号。
2012年4月,学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两项称号。
2012年10月,夏季亭院长获得“黄炎培杰出校长奖”。
2013年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组;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为山东省本科特色名校建设单位。
2016年,学校作为山东省高校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2017年,被山东省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
2018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4年1月5日,山东英才学院举行党建与思政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0个教学院部,38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校现有专任教师943人,外聘教师40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802人,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316人
教学建设
教学设施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室8.47万平方米,多媒体教室座位24425个,语音实验室座位523个,精品课程录播室3个,微格实验室3个,电子阅览室1个
质量工程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资助专业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专业13个,省一流课程17门,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36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共30项,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截至2011年6月,学院与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南阿拉巴马大学、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韩中教育株式会社、韩国东明大学、韩国耽罗大学等中国以外的学校开展了合作交流,联合培养本科、硕士学历的学生。
学术研究
研究成果
2010年到2014年,学校主持和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7项,主持承担省级科研课题46项,承接横向委托课题23项;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00余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31篇,出版学术著作29部。2015年,学校主持申报的5项课题获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立项,共获得资助经费14万元。 2015年获批3项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53项。2010年到2014年,学校获得省级和厅级奖励88项;有10余项科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应用或被行业企业、政府部门采纳应用。获得2015年度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科研平台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2个图书馆,总面积4.66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255万册,电子图书9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51万余册。购有中国知网、维普考试服务平台、维普考研资源数据库、读秀中外文学术搜索引擎、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经纶知识资源数据库,中文在线—书香英才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