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山西医科大学

  • 区域:山西太原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太原市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29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山西医科大学(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1919年创建于古城并州。1932年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

学校是全国第三批、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首批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现有川至、迎泽、中都三个校区, 占地总面积1422亩(其中晋中新校区占地1138.6亩) ,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设有40个教学机构,64个附属及教学医院,开设32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医护员工70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208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4539人,硕士研究生6354人,博士研究生729人,国际学生462人。




历史沿革

1928年8月,学校改名为“山西医学专科学校”,至1930年8月,招收4个专科班:2个中医班,2个西医班,4个班共毕业学生214人。

1932年1月,学校改名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学制仍为4年,中西医兼授。

1934年6月,学校变为主授西医课程。 

1940年,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

1946年8月,学校改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

1949年8月,太原市军管会作出决定,在山西大学医学院与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将长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学专科学校及省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同时合并到山西大学医学院。

1953年,全国进行院系调,高等教育部批准山西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更名为山西医学院,归卫生部领导,省卫生厅代管。

1954年,学校改由省教育厅管理。

1990年8月,省政府同意将正在筹建的山西省汾阳高级护理学校改为山西医学院汾阳专科部,归山西医学院直接领导和管理。

1996年,国家教委和省政府批准将山西医学院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随之山西医学院汾阳专科部改为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2000年4月,省教委同意该校成立山西医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同时,省教委批准设立了山西医科大学大同学院。该学院设在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属山西医科大学的二级学院。

2002年,省政府批准山西医科大学与山西中日友好学院联合举办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的二级学院。

2003年2月,省政府批准山西医科大学与运城卫生学校联合举办山西医科大学运城学院;8月,省政府批准山西医科大学与晋中市卫生学校联合举办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 

2018年3月,山西省编办批准临汾市人民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忻州市人民医院、吕梁市人民医院、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等7所三级甲等地市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2020年2月21日,山西省编办批复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名称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肺科医院” ;10月19日,山西白求恩医院挂牌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名称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40个教学机构,64个附属及教学医院,125个其它教学基地,15个研究生培养基地,2个科学研究基地,开设32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7000余人,研究生导师2000余人,临床教师2200余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等国家、省部级专家及高层次人才430余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等国家、省级教学团队24个。

科研成果

教学成果

2019-2020学年,学校获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立项26项,其中指令性项目2项,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16项;共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2019年,学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共出版教材3种。

研究成果                                                                                                                                                                                             

2023年,科技总经费达3.8亿元;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8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项(包括区域联合基金集成重大项目1项、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410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23篇;获专利授权53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