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华南农业大学

  • 区域:广东广州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五山路483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22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缩写SCAU),简称华南农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由广东省主管,是一所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华南农业大学肇始于1909年建立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1912年,农业讲习所改名为高等农林讲习所。1917年,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在高等农林讲习所基础上成立;1924年,改组为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农学院。1952年,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1979年,国务院批准华南农学院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由农业部主管。1984年,华南农学院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 2000年,学划归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2019年,被确立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截至2024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有天河五山校部和增城教学科研基地,占地面积8211亩;有教职工3380人,其中专任教师2360人,在校生5万余人(含留学生);设有25个学院(部),98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 中山大学农学院

1908年,广东为配合废科举,兴实学,推行新政,派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博士唐有恒负责规划筹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1909年正式成立; 1910年2月正式开学,只开设农学科;1911年初续招林学科,改名为广东全省农林试验场附设农林教员讲习所;1912年8月,改办为高等农林讲习所,修业年限三年;10月,为适应广东农业教育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专门学校令》,在1913年至1915年期间,筹建农业专门学校。1917年,在高等农林讲习所的基础上,成立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24年,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1926年,跟随国立中山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农科学院;1931年,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 初期设置农学、林学、农林化学三系,另设农业专门部,注重实用之训练;1932年,改为两年制专修科,在教学上采取年级与学分混合制;1935年,学校研究院内设农科研究所,下设农林植物学部和土壤学部,招收研究生,增设蚕桑学系;1939年,增设畜牧兽医学系和农业经济学系;1947年,成立农艺系、园艺系、病虫害系。

  • 岭南大学农学院

1917年,美国人在广州南郊康乐村创办了岭南大学的农学部。1921年,农学部分出成立岭南农科大学。1927年8月1日,岭南大学由中国人接收自办,另组校会,钟荣光博士任校长,定名为私立岭南大学。岭南农科大学随即并回岭南大学而改为农学院,设农艺、畜牧、园艺、植物病理、蚕丝五个系,另有学生农事实习场2所、农事试验场1所。为培养中等农业人才,以后又增设农事职业科,后发展为专科。

抗日战争爆发后,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多次搬迁。1938年10月迁香港,11月借香港大学校舍复课。农学院二、三、四年级另在新界租地办学,实施战时教育。为顺应热血青年共赴国难之精神,训练人才参加抗战工作,学校决定农学院三、四年级先迁至粤北坪石。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全校迁回粤北。1944年农学院全部迁至仙人庙,借用东吴大学旧址,1945年迁至湖南汝坡,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广州原址。

合并组建

  • 华南农学院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高校院系调整。1952年11月10日,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和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师生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11月18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1953年8月,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植保专业分出成为植物保护系,至此,学校共设7个系8个专业;同年招收研究生。1955年5月,学校改林业系为林学系;1956年,设函授部本科,学制5年。1958年8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华南农学院大办协助地方办学,分别在各专区开办了海南、汕头、湛江、佛山、合浦、高要、韶关、惠阳等8所分院,分院由各地区领导,华南农学院派出教师负责业务指导。同一时期,学校林学系分出成立广东林学院。

1963年,广东林学院与湖南林学院合并为中南林学院。1970年10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广州地区高等院校调、并、迁、改的决定,将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井,改名为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广东农林学院原属湖南林学院部分调回湖南复办湖南林学院。1977年9月,恢复华南农学院校名;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1984年2月,设立夜大学(三年制专科),有园林绿化和动物检疫2个专业

  • 华南农业大学

1984年7月,经教育部和农业部批准,华南农学院改名为华南农业大学。1988年,学校根据广东省和农业部协议,将林学系改办为林学院,承担培养广东林业技术及管理干部的任务。 1994年,农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华南农业大学。 1999年,学校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学校在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由农业部主管划归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管,步入快速发展期。2004年,华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1年5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血样采集点”挂牌仪式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华南农业大学成为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在高校设立的第一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血样采集点。 

2015年,华南农业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19年2月,被确立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年,学校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全面开启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2022年2月,华南农业大学入选第二轮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6月,与巴西、墨西哥高校等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全球首批“中文+农业科教发展中心”;8月,学校15个科技小院获国家支持建设。 2023年10月,学校先后参与发起成立广东省乡村振兴智库联合会、食品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新商科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 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 冀中药业创新研究中心 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先后揭牌成立。9月21日,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特色预制菜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11月,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正式建成运行。11月9日,华南农业大学第一届董事会正式成立。

2025年1月,拟入选新一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2月28日,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果乡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荔枝博览馆签署《绿色荔枝植保合作方案框架协议》。4月8日,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智造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设有25个学院(部),开设9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农、工、文、理、经、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有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7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6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4个,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10个,广州市教育局重点学科1个;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农学和兽医学位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第6位、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球第20位;农业与林学位列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第41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有教职工3380人,其中专任教师2360人(正高级478人,副高级89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68人,省级人才项目获得者1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省级特色专业3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3个,重点专业5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2个, 以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2门和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近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主持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已与47个国家和地区的153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249份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成立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获批3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加入粤港澳高校联盟,牵头成立“粤港澳高校植物科学家联盟”,与港澳台地区大学的学术交流日益加强;获批牵头打造“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农业有害生物技术绿色防控专业科技创新院和“科创中国”中国-巴基斯坦大豆产业科技创新院;牵头组建的“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影响广泛,已有中国和拉美15个国家的70所院校及科研机构入盟,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及巴西、墨西哥等高校共建全球首批“中文+农业科教发展中心”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建有1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1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3个广东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重视产学研合作与社会服务,设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校地企共建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54个;与政府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地方分院4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地方分院4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实现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三大奖全覆盖。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底,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总量达到1126.39万册(纸本文献279.26万册,电子资源折合馆藏847.13万册)。文献信息资源覆盖学校全部学科,已形成多学科、多载体,以热带、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文献为特色和优势的文献保障体系。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使用效果良好,近五年年均主页访问量300万次以上、纸本图书外借量6万册以上、电子资源检索超过2亿次、全文下载超1200万篇次。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