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山东体育学院

  • 区域:山东济南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世纪大道10600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4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山东体育学院(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简称“山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一所以体育学学科为主的普通高等体育院校。 

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0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与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省体育科研中心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体育学院。 2017年,学校成为山东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止2023年9月,学校建有济南日照两个校区;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本科招生专业17个,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职工710余人,其中正高级72人、副高级239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78人,在校生1万余人。

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1956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创办山东省体育运动员训练班。

1958年10月,山东省体育运动员训练班更名为山东体育学院运动系。

1963年,山东体育学院运动系更名为山东省体育学校。

1971年11月27日,山东省体育学校更名为山东省体育工作大队。

1984年9月24日,山东省体育工作大队更名为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1978年7月,成立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1996年10月3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行政主管部门为山东省体育局。

合并发展

1958年,济南体育学校和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合并创建山东体育学院。

1962年,山东体育学院停办。

1978年12月,山东体育学院复建。

1983年和2003年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为学士和硕士培养单位。


2000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体育学院与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体育学院,把原隶属省体育局管理的竞技体育和体育科研资源纳入到学院统一管理

2005年,学校获得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

2017年,获批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学校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权。

2019年11月,山东体育学院螳螂拳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2025年3月10日,山东体育学院与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举行“军事体育训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止2023年9月,学校有教学机构13个,有本科招生专业17个

学科建设

截止2023年9月,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学等5个二级学科,以及3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英国拉夫堡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710余人,其中正高级72人、副高级239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7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60多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其他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7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止2023年9月,学校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经济与管理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特殊教育、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舞蹈表演等8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特殊教育、运动训练等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立项建设专业群。有运动健康与健身科技重点实验室、体育健身器材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运动戒毒实验室、运动与健身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运动与健身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动监控大数据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体育实验教学中心等29个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示范中心

  • 教学成果

截止2023年9月,学校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3项。

体育研究

科研成果

截止2023年9月,学校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18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获批厅局级以上项目200多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得教学科研奖励30余项,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13项山东省高校教学成果奖等。

研创平台

截止2023年9月,学校创建了30余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文创基地,包括国家体育科普基地(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科普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示范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螳螂拳)、山东省科学健身指导中心、高端体育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青少年脊柱健康促进中心、山东省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暨校园足球训练总营、山东省体育产业研究院、山东体育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互联网+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孵化基地、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山东省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中心、齐鲁体育文化博物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齐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发展中心、山东省体育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等。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建国家体育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联合沿黄九省区有关单位共建黄河流域体育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体、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9月,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文献约十八万种,六十余万册,常年订阅期刊近二百种,数字资源数据库七个,另有体育教育光盘、其他电子读物等。馆藏资源主要突出体育专业特色,藏有各种体育词典、字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索引、文献等工具书,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收藏率达100%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