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山东交通学院

  • 区域:山东济南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1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山东交通学院(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高校,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2017年,学校成为山东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获批山东省文明校园;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2024年,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

学院始建于1956年,时为交通部济南汽车机械学校;1958年,更名山东交通专科学校;1962年,更名济南交通学院;1970年,更名地方国营济南卫东机械厂;1973年,更名为山东省交通学校;1980年,更名为交通部济南交通学校;1988年,更名为交通部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济南交通专科学校与中国重汽集团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山东交通学院。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立济南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东校区和威海校区4个校区,在临沂市和威海市设有独立法人研究院,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98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亿余元,馆藏纸质藏书220万余册,电子期刊180万余册;设有19个学院(部),开设53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交通运输、机械、机器人工程、土木水利4个硕士专业 ;有教职工近1900人,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20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在读国际学生60余人

办学历史


1956年2月10日,交通部致函山东省交通厅要求协助筹建学校,并派蔡瑞霖同志负责学校的筹建工作。山东省交通厅抽调数名干部参加筹建工作,并租用济南市南大槐树北街裕兴里13号、15号数十间民房作为筹备处办公地点。

1956年8月下旬,学校各机构迁到新校址济南西北郊八里桥北,筹备处撤销。

1958年6月21日,根据中央关于中等专业学校体制下放的指示,交通部济南汽车机械学校划归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管理;7月8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安排山东省交通厅派专人与学校联系交接;12月,山东省批准成立山东交通专科学校。

1960年,山东航运学校并入。

1963年8月28日,山东省交通厅遵照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指示学校停办专科,改为中专,改名为济南交通学校,颁发木质印模一枚。

1963年11月13日,济南交通学校改由交通部领导,仍保持济南交通学校名称。

1969年初,交通部再次将学校下放给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交通邮政局领导。

1970年9月26日,济南交通学校改为地方国营济南卫东机械厂(亦称济南709厂)。其后又移交到济南市接管,由济南市重工局(后改为机械局)和国防工办领导。

1973年4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培训越南实习生的任务交给原济南交通学校。卫东机械厂使用的原济南交通学校的人员、校舍、实习工厂、宿舍、教学仪器和设备等全部归还,移交给山东省交通邮政局。

1973年5月,恢复学校,改名为山东省交通学校,由山东省交通邮政局主管。

1973年12月,学校代管山东省交通技工学校(1973年山东交通技工学校并入),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978年,学校开办大学本科4年制师资班。


1980年3月,交通部再次将山东省交通学校收回直属领导,并改名为交通部济南交通学校。同年,教育部将学校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之一,面向全国招生

1984年7月,学校和山东省交通厅协作,开办自费走读、不包分配的济南交通职业专科学校。

1987年,济南交通职业专科学校停止招生。

1988年5月23日,济南交通学校和济南交通职业专科学校合并(1984年济南交通职业专科学校并入),山东省教育厅同意将交通部济南交通学校暨济南交通职业专科学校升格成一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国家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学校管理体制也于2000年相应地发生转变,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在省内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省教育厅和省交通厅共管,以省教育厅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国重汽集团参与办学和管理。

2001年9月1日,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学校专升本进行考察。专家组认为,学校与中国重汽集团职工大学合并已基本具备了举办本科教育的条件。


200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中国重汽集团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山东交通学院的通知》 ,确定学校实行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共管,以山东省教育厅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参与办学和管理。

2005年7月19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山东省水运学校并入山东交通学院的批复》批准山东省水运学校并入山东交通学院,成立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同时撤销山东省水运学校建制。

2007年11月,交通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共建山东交通学院的意见》。

2009年,山东省政府批准为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单位。

2011年,学校成功获批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包括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两个领域涉及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电子电气与轮机工程、海洋运输与物流工程、游艇邮轮工程、车船运行安全与节能环保、港航路桥及隧道工程等六个专业方向;同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发布《关于公布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山东交通学院获批成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高校;同年,获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2016年,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整建制并入山东交通学院。 

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A类)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2月,加入山东省高等学校“长青联盟”。

2020年8月,加入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 

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

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

2023年1月17日,发起成立山东地方铁路学会

2023年4月27日消息,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海事管理机构、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外国在华船舶检验机构、船用产品制造厂等专家,对山东交通学院的船舶检修检测培训条件开展检查评估,批复同意山东交通学院开展“救生设备类”“消防系统和设备类” “航行安全与无线电设备类” “船舶无损检测与测厚类” “船舶噪声检测类”共五类船舶检修检测服务人员的培训,并由编写全国首套《船舶检修检测服务人员培训教材丛书》的主编任各科目教员。 

2024年,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90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近6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30余人,硕士学位近900人,研究生导师200余人。学校现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30人;拥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9个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开设53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以交通类专业为主,涵盖“工、管、理、经、文、艺、法”等7个学科门类,构建起交通建设类、综合运输类、载运工具设计制造类三大优势专业群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山东交通学院工程学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排名前1%,具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国际等效认证)专业4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批建设2个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7项。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近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拥有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平台57个,包括1个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工信部实验室(山东)、1个省重点实验室(筹)、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1个,2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高等学校实验室、2个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行业)、3个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7个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6个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地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地市级工程实验室、4个地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此外,还有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6月,近五年,主持纵向课题约700项,纵横向科研经费累计6.7亿余元。出版专著180余部,发表SCI、SSCI、CSSCI等收录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00余篇;获授权专利200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其中“黄河中下游地区粉土路基建造支撑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高效智能全环境模拟道路加速加载实验系统研发”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改扩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智能感知、预警与精细化控制及应用”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设有专家论坛、交通科技、交通经济、交通发展等专栏;2000、2001年在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完全专科委员会三优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学报三等奖;《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执行优秀期刊奖;2009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 馆藏资源

根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馆藏219万册;电子图书305万册;中外文数据库(平台)55个,开放性或合作共享数据库35个。馆藏文献以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经贸管理、电子信息等为主,兼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和学术科研合作。重视留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累计招收来自50余个国家的近1000名国际学生。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与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开设山东省第一家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顿河学院。积极开展境外办学,在泰国孔敬设立“山东交通-孔敬学院”,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设立中俄交通教育学院。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