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Shan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由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学校前身是山东大学1990年创办的“山东大学电子维修培训学校”,其后历经调整、合并等演变和发展。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全日制专科层次的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019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章丘、商河、泰安 3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近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65亿余元;设有11个院部,开设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49个;有在校生近2.3万人,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
办学历史
1990年,山东大学电子维修培训学校创办。
1999年,山东工业大学科技集团报经山东省教委批准成立山东工大科技专修学院。
2000年7月,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后,学院报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
2003年10月,山东大学科技集团与三庆置业集团签署了《合作共建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协议书》。
2005年,学院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定名为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2019年5月27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实行全日制本、专科层次学历教育。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1个院部,开设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49个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82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73人,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近五年累计不低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756人。多渠道多形式聘请高层次人才,先后培育及引进博士100余人。本科专业全部由省级教学名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先后建成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省级教育教学创新团队7支、省级教学团队5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大新工科专业群、数字财商服务新商科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先后获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思政示范课程等30余门
教学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已建成10余个省级平台或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4个。
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80余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启动实施“大学生科研攻关专项计划”,划拨200万专项经费,设立100个学生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3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在内的授权专利180余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横向科研到账经费近3年年均1000万元以上。根据《高职发展智库》公布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统计排名情况,2023年全国共有38所高职院校获59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纸质中外文图书100.47万册,电子图书194.30万册;中外文期刊报纸500余种。拥有《中国知网》、超星汇雅电子书、读秀学术搜索、蔚秀报告厅等数据库。馆藏资源建设与学院的教学、科研发展及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机械、电子信息、建工、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门类齐全的藏书体系,采取藏、借、阅一体的服务模式。该馆积极参加资源的共建、共享,是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平台,对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标准,努力扩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性和互融度,与行业知名企业和头部企业开展合作,撬动企业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先后共建了鼎利通讯学院、华为ICT学院、甲骨文云学院、歌尔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创智能金融学院、山东高速路桥产业学院、京东数字商务学院等产业学院,与中国重汽、海尔、海信等30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同开发课程40余门、共同开发教材30余本、联合授课50余门,企业先后派遣400余名高级工程师来校兼职上课,课时数达上万学时,校企合作实现了由浅层次的“实习就业”到深度合作、协同育人转变。两个项目入选省教育厅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名单;2023年,学校牵头成立了济南市数字电商与现代服务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区域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