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山一大”(SDFMU),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举办者为山东省人民政府,由省教育厅与省卫生健康委共同管理,以省教育厅为主。学校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冲一流”高校, 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建立可追溯至1915年的山东省立医学讲习所,经历了多次更名和发展,包括成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等。201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科教融合改革,并于2019年2月,通过合并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和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正式成立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同时挂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牌子。2020年,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冲一流”高校。
截至2024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济南、泰安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学校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9个学科居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74‰,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6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学科。学校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高水平创新平台60余个。学校在职职工1.9万余人(含附属医院),在校全日制学生250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山东省立医院
1897年,德国天主教会创办万国缔盟博爱恤兵会医院。1915年,由日本山东铁道管理部庶务科卫生部接管,改称青岛守备军民政治部铁道部济南医院。1925年,更名为同仁会济南医院。1945年,医院被山东省立医院接管。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山东省立医院。此后,先后命名为山东省立医院和华东国际和平医院、山东省立第一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人民医院、山东省红十字会医院。1984年,开始启用山东省立医院名称。
泰山医学院
1915年,山东省创建第一所官办医学高等学校,山东省立医学讲习所。1970年10月,根据山东省革委会决定,山东医学院迁往新泰县楼德镇办学(1973年迁回济南)。1974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修建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由山东医学院和泰安地区双重领导,以山东医学院领导为主。1979年6月,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迁驻泰安,并与泰安卫校合并,名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泰山医学院。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3年,学校获批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同年5月,被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1958年,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成立。1962年3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缩编为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所。1981年,在原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重建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1960年,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临床学院、山东省慈善医院成立。1965年,并入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976年,与中医药研究所合并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院。1979年,医院恢复独立建制,成为以干部保健为主要功能任务,同时向社会开放的省级综合性医院。1995年,医院被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合并发展
2012年,学校获批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学校获批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11月30日,教育部同意整合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等资源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19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 2020年,学校入选山东省重点大学建设计划,并在3月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11月3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成立,加挂山东省预防医学科学院牌子。12月,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5月27日,学校发起设立山东省医用光学影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22年8月5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结构性心脏病防治中心成立大会举行。2023年11月4日,学校牵头成立全国医疗装备技术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5年1月21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揭牌仪式举行。1月22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学院揭牌仪式举行。2月8日消息,山东省教育厅表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依托8个辅导员工作室建立“辅导员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有24个教学机构, 56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学科居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1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74‰,居中国独立医学院校第6位,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学科,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6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学科,亦有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有在职职工1.9万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两院院士9人(含双聘院士5人)、海外院士2人,国家海外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84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384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338人,博士学位人员2727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专业群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3个。27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课程入选省思政课“金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4月,校(院)拥有附属医院共17家。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是首批颁发山东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院校,自2004年起招收来自美国、韩国、印度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和硕士留学生,国际办学声誉良好。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30余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有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高水平创新平台60余个,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7个,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
研究成果
2019年至2024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项,山东省科技奖励一等奖11项。
2023年1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科技创新中心、临床与基础医学院王越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孙金鹏、杨帆教授团队,上海交通大学李乾教授团队以及四川大学邵振华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题为“Structural and signaling mechanisms of TAAR1 enabled preferential agonist design”的研究论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图书馆有纸质图书281万余册,电子图书212万种,纸本期刊3335份,报纸281份,电子数据库90个,文献信息资源覆盖了全校医、理、工、管、文五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医药、卫生、生物科学为主体,兼顾其它相关专业的多类型、多语种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电子资源
截至2024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图书馆有电子图书212万种,电子数据库90个,该馆根据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订购了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89个,其中包括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Wiley、Science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库、万方全库、维普资讯全库、超星系列全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新东方英语学习库、教学视频点播、学位论文发布系统、人民日报网络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