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Shanxi Datong University),简称“同大”“大同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是一所山西省属多科性大学,山西省教育厅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山西省“1331工程”、山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筹建,2006年正式挂牌成立。2016年入选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厅市共建高校,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成为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截至2024年1月,山西大同大学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校园总占地面积2121.3亩,建筑面积90.3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87.51万册、电子图书113.97万册、电子期刊77.57万册。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2045人,硕士研究生297人,继续教育学生2998人。教职员工2328人(不含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60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87人,博士教师428人(不含在读博士67人)。
历史沿革
2002年7月22日,教育部发文批准筹建山西大同大学。
2003年3月6日,为加快山西大同大学的建设,尽早实现挂牌招生,大同市发展计划委员下达通知文件,同意在校本部区内新建学生公寓楼、职工住宅、研究生楼、综合楼、锅炉房及总图工程。建筑规模70000平方米,总投资7500万元。
2006年,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山西大同大学 。7月1日,山西大同大学正式揭牌。
2007年,以教育技术系为基础整合原大同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心理学公共课教师、原雁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公共课教研室教师,正式成立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并设置教育技术系、教育系和心理系三个教学系。同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归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1年,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置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2013年,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置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2016年12月6日,山西大同大学与大同市城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字暨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小学揭牌仪式在原大同市城区第十四小学校分校举行。
2017年12月13日,山西省教育厅与大同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山西大同大学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2月2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称,同意依托山西大同大学、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建立“石墨烯林业应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2022年10月15日,山西大同大学煤基生态碳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获批建设。这是大同大学获批的首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23年,教育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设置小学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两个领域。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月,山西大同大学下设24个学院(部),现有本科专业74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山西大同大学教职员工2328人(不含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60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87人,博士教师428人(不含在读博士67人)。学校现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3人,三晋英才33人,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
科研成果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月,现有本科专业74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3门、省级特色专业8门、省级教学团队两支,省级高层次研究团两支,省级一流课程82门。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近五年主持校外科研项目14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部委级项目13项;发表学术论文4580余篇,其中中文优秀学术论文875篇、外文优秀学术论文995篇;出版著作294余部;获省级科研奖项5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