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滨州职业学院

  • 区域:山东滨州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滨州市滨城区黄河十二路919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4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滨州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滨州职业学院于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原滨州农业学校、滨州卫生学校、滨州工业学校、滨州经济学校、滨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 

截至2022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3639.96亩,建筑面积84.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9.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23986.07万元;设15个二级学院、48个高职招生专业;有在校生23516人,在职教职工1425人,其中专任教师1139人。

办学历史

前身溯源

  • 滨州农业学校(滨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956年,惠民农业学校开始招生,同时惠民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校所合署办公

1958年,山东省惠民农业学校升格北镇农业专科学校。

1959年,北镇农业专科学校改建北镇农业学校。

1986年,北镇农业学校更名滨州农业学校,惠民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滨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滨州卫生学校

1958年,惠民专区人民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创建。

1959年,惠民专区人民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更名为山东淄博专区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学校。

1960年,山东淄博专区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更名为山东省北镇卫生学校。

1962年,山东省北镇卫生学校停办。

1964年,山东省北镇卫生学校复校,更名为惠民地区卫生学校。

1986年,惠民地区卫生学校更名为滨州卫生学校。 

  • 滨州工业学校

1978年,惠民地区纺织职工中专成立。

1986年,惠民地区纺织职工中专更名滨州地区纺织职工中专。

1990年,滨州工业学校创建(合署)。 

  • 滨州经济学校

1978年,滨州市第一职业高中成立。

1989年,滨州市第一职业高中更名为滨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1990年,滨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更名为滨州经济学校。 

合并发展

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滨州农业学校、滨州卫生学校、滨州工业学校、滨州经济学校和滨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建滨州职业学院。

2005年3月,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

2013年10月,学院通过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验收。

2017年9月,学院成为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学校。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12月26日,滨州职业学院士官学院揭牌

2023年5月15日,滨州职业学院分别与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ABB(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了“汽车轻量化现场工程师学院”“工业互联网现场工程师学院”“中铝几内亚产教融合培训中心(国内)”“ABB机器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并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10月15日,滨州职业学院举行南校区建设项目开工仪式,10月28日,牵头成立全国医养结合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6月28日,滨州职业学院-摩洛哥海外分校揭牌仪式在摩洛哥职业教育工程学院举行 

2024年11月13日,滨州职业学院发起的智慧海洋产业学院成立。 12月2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以滨州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滨州职业技术大学。 2024年12月,滨州职业学院举行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月,学校设15个二级学院、48个高职招生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425人,其中专任教师113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880人,占比77.26%;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52人,占比30.9%,其中正高48人、副高304人;双师型教师733人,占比64.35%;兼职教师385人,占比33.8%。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万人计划”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7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9个、国家骨干专业1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6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入选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6种。顺利通过2015—2018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22个。获批2019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8个、省委托项目1个。牵头成立全国性职教集团(联盟)3个、区域性职教集团(联盟)4个,建设产业学院5个

  •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1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月,,学校与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合作打造“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校企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博士研究中心8个。获批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综合试验站、省技能技艺传承创新平台。成立滨州应用科技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月,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社科成果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87项。成功选育棉花新品种“滨职棉”1号,国审大豆“滨职豆”1号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1个项目获批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5个项目获批山东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累计实施成果转化200余项,创经济社会效益近10亿元。主持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各1项,省社科规划课题7项,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蓝黄”两区重大理论课题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图书馆藏书总量193.4万册。中外文期刊475种,报刊50种,电子期刊1万多种;已开通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和超星数字图书馆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月,学校累计与德国、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或地区的30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护理、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有滨州“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国际人才专项基金滨州工作站、欧美亚教育联盟UWEE滨州校区等平台;建有滨台产学研交流中心和滨台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