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艺术学院(JILIN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吉艺”,坐落于“北国春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一,是东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型公办高校A类、是教育部中俄高校艺术交流基地、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萌发于1946年的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1958年组建吉林艺术专科学校,1978年更名为吉林艺术学院,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成为吉林省首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的院校,2020年成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表演、造型、综合、城市艺术四个校区,下辖13个教学单位,开办39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员工824人,其中专任教师554人,全日制在校生904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75人,本科生7771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学院创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延安创办的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1945年末,根据毛泽东同志去创办“东北大学”的指示,延安大学以及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部分干部、教师开赴东北,经过数月辗转颠沛,于1946年8月到达哈尔滨,并与东北大学合并。当时,东北大学内的鲁迅文艺学院下设音乐系、美术系、戏剧系和文学系。1948年7月,东北大学又迁往吉林市与吉林大学合并,校名仍为东北大学。
-蓬勃发展-
1949年3月,东北大学音乐系、美术系部分人员调往沈阳并入沈阳鲁迅文艺学院。留下的部分人员则继续从事文艺宣传活动。
1949年7月,留下人员随东北大学迁入长春市,后又组建成新的音乐系。
1950年,东北大学改称为吉林师范大学(今东北师范大学)。
1958年12月31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吉林师范大学音乐系独立划分出来,组建为吉林艺术专科学校。
1978年,升格为本科建制,正式改称为吉林艺术学院。
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5年,成为吉林省首批拥有省重点学科的院校。
2000年,吉林省戏曲学校并入吉林艺术学院。
2018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型公办高校A类。
2019年11月,吉林艺术学院吉剧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舞蹈学院、新媒体学院、动漫学院、艺术教育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戏曲学院、城市艺术学院和附属中等学校13个教学单位,拥有39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均为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其中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为吉林省一流学科;有3个专业硕士点。
-师资力量-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24人,其中专任教师55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26人,含二级教授12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10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长白山人才工程“人文社科领军人才”1人,白山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拔尖创新人才13人、长白山技能名师4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教学名师4人、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10人。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省创新团队4个。
-教学建设-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15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金课”(其中1个A类,4个C类)、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省级优秀课程、2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2门省级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1门省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项目、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合作交流-
根据2025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1所著名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建有两个国家级中外人文交流平台:中俄艺术高校联盟和中俄高校艺术交流基地,在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目前学院已与英国约克大学、诺森比亚大学、胡弗汉顿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开展了2+2、3+1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与澳门城市大学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还同台湾艺术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开展学生交流。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个省级高等教育研究基地,6个国家级科研创作平台,17个省级科研平台,含1个省级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3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1个吉剧教育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训基地、1个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该校副院长郭春方《实施协同创新 为地方文化发展繁荣服务》、高新《综合性艺术院校专业建设刍议》两项成果获得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在第六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郑艺的《一声一世界》获著作类二等奖,江雪的《蔡京传世书礼<节夫><宫使>真伪考》获论文类三等奖,徐科锐的《贺绿汀音乐美学思想初探》获论文类三等奖。
在第二届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曹保明的著作《最后一个皮匠》获一等奖;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生导师王艳荣的著作《吉林民间歌曲史论》获二等奖。
在2013年度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音乐学院教师徐科锐的《现象学视角中的音乐本体意义理论研究》获二等奖;美术学院教师江雪的《蔡京书法研究》获三等奖。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荣获75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获奖、113项省高教学会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获奖。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为吉林艺术学院主办的艺术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10月21日,双月刊;主要发表与艺术学专业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与教学、科研理论成果,内容涵盖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与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新媒体艺术学等专业领域,以及艺术与文、理、工、管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反映中国国内外前沿学术水平和学术动态;并且该刊连续被评为吉林省一级期刊,并成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JFD)。
馆藏资源
据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70500册,电子图书505698万册,采购并验收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读秀知识库,超星期刊,KUKE音乐数字图书馆等13个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