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A类建设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前身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于1948年在黑龙江省创建的农业干部学校,1950年升格为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1956年升格为北安农学院,开始四年制本科教育。1958年,北安农学院、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校名。1959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占地1325.03公顷,校园占地面积347.62公顷,教学、科研基地977.41公顷,资产总值33.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6.67万册,电子图书140.29万种;设有22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门和1个研究生院,开设73个本科专业;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774人,全日制在校生23576人,本科生18421人,研究生5089人,留学生66人,在籍函授生11634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学校始建于1948年,前身是中共中央西满分局创建的黑龙江省农业干部学校。
1949年,嫩江省农业干部学校并入。
1950年,变更为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更名为北安农学院,开始四年制本科教育。
1956年4月,长春农学院筹备处组建。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全体职工集体转业到地方,改名为长春畜牧兽医大学,设有畜牧、兽医和军事兽医三个系。
1957年8月,中央农垦部将长春畜牧兽医大学迁移交给吉林省领导。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也在酝酿将北安农学院调整给吉林省。基于这种情况,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长春农学院筹备处暂时不招生,并向中央报告,请求将北安农学院拨给吉林省与长春畜牧兽医大学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10月28日,高教部和农业部联合报请国务院批准将北安农学院调整给吉林省,与长春畜牧兽医大学合校,成立吉林农学院,并争取于1958年暑期进行迁校。11月12日,国务院、中央高教部、农业部先后批复:“北安农学院与长春畜牧兽医大学合并,成立吉林省农学院。”
1958年4月,北安农学院、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等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了“长春农学院”校名。
1959年3月,长春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并入长春农学院。
更名农大
1959年6月,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达的《关于整顿1958年新建的全日制和半日制高等学校的通知》精神,长春农学院正式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改为农机系。
1960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又将农机系从农大分离出去,交由省农业机械局主管,改为长春农业机械学院。
1961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长春农业机械化学院再度并入吉林农业大学,改为吉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学院。
1961年4月,省委决定将吉林特产学院并入吉林农业大学,改为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学院。
1962年,吉林省农业学校特产系并入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学院。8月,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学院改为特产系。
1976年,吉林农业大学撤销,分别参与合并组建白城农学院、通化农学院、哲里木盟农学院。
-蓬勃发展-
1978年3月,吉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恢复吉林农业大学,白城农学院、通化农学院、哲里木盟农学院等3校的原吉林农业大学部分合并组建(复校)吉林农业大学。6月,学校开始全面回迁到吉林农业大学校址——吉林省长春市。
吉林农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起步于1953年,文革期间中断,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3年成为吉林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
2001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再次获得“优秀”。
2008年,学校代表吉林省人民政府承担中国援建“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2011年,成为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大学。
2012年,成功申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4年,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6年,入选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
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成为首批承建农业部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项目中方单位;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
2018年6月,吉林农业大学成为“一带一路 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成员单位。
2019年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年3月,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A类建设项目。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3年3月30日,由吉林农业大学联合发起组建的吉林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成立。
2024年4月27日,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门和1个研究生院,开设73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和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委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和2个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植物学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获得者23人,国务院特贴专家3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8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7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5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65人,吉林省政府参事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黄大年式科研团队”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5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专业特色学院培育学院、1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1个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3个吉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3个省级耕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拥有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五类“金课”),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经过76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教、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赞比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96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成员单位,中非绿色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单位,代表国家援建的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与意大利卡麦利诺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作为中方实施主体大力开展中国政府、赞比亚政府、美国盖茨基金会三方合作;在赞比亚大学建立“中赞学院”,开展境外办学。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32个国家和部委级科研平台,78个省级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自“十四五”以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03项,科研经费达到5.55亿元。获省部级奖励89项。在Science、Microbiome、光明日报等国内外高水平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6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为3.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300席;馆藏图书325.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85.54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有纸质期刊54716册,电子期刊121.33万册,电子学位论文1043.4万册,音视频21.1万小时;拥有WebofScience、ScienceDirect(SD爱思唯尔)、EBSCO、国道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外文数据库26个。
学术刊物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是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综合评述等形式集中报道作物栽培、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化学、农业应用物理、果树、蔬菜、园林、药用植物、中药学、野生植物资源、经济动植物、畜牧兽医、淡水渔业、中兽医、食品科学、农牧业经济与管理、农业工程、信息技术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重大开发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