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温医大”,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主管单位为浙江省, 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是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成员、海西医学联盟成员。
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23年,立项为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436亩;学校有21个学院(部),开设30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5+3 ”本硕一体化专业,1个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5000余人(含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853人;在校本专科生16040人(全日制,不含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研究生8121人(含博士研究生841人),学历教育留学生648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12年,留日学者韩清泉等人在浙江省杭州市创办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同年夏天开始招收第一期医科学生60名。次年,更名为浙江省公立医药专门学校。1927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1931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发动,10月,学校奉国民党浙江省府命令向浙西撤退,先后前往淳安、缙云,最后在1938年迁往浙江省台州市临海。1939年8月,被建立于1928年的国立英士大学兼并,更名为英士大学医学院。1943年,浙江省立医科专门学校复校。1947年6月,该校迁往杭州,并升格为浙江省立医学院。同年,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也在浙江正式成立。重新复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浙江医学院时期
1947年6月,浙江省立医学院和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为浙江医学院。1952年2月,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医学院。 1958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准备筹建一所新的高等医学院校。 1958年8月,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部分员工、设备和图书来到温州,成立“浙江第二医学院”。建校初期,由于校舍紧张,学校曾把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
温州医学院时期
1958年10月,以校址所在地改名为温州医学院,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 1961年,该医院成为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学校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1999年,国有民办独立学院仁济学院成立。两年后,温州卫生学校并入温州医学院。2002年,茶山校区落成。2006年,该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学校。2011年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 2012年11月,温医获批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两项改革试点项目。
-蓬勃发展-
2013年4月,学校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 2014年11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落户温州医科大学。 2015年9月,该校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2016年9月,学校首次入围国家外专局公布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高校名单。2017年,学校成为浙江省的重点建设高校。2019年12月,发起成立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病毒研究院揭牌成立;同月,温州医科大学设立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2020年9月,加入海西医学联盟。2022年12月,学校担任浙江省新医科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
2023年9月27日,温州医科大学老年医院、老年医学学院、老年研究院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园路院区挂牌。同年,立项为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2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正式启动家长学院,成为省内首个高校家长院。 4月,温州医科大学同一健康研究院揭牌成立。5月,浙江温州医科大学患者报告结局测量研究转化中心成立。 11月16日,温州医科大学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研发中心正式入驻。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21个二级学院(部),4所附属医院,开设30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位列ESI全球高校综合排名第70位,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1‰;1个学科确定为省登峰学科;有10个浙江省重点学科、有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省一流学科B类,1个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0个省高校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5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400余人。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853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02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01人,博士学位147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国家万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特级专家等,一批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2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1本(主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1个;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学校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主持)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二参与单位)。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先后与国(境)外17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其中包括20余所世界百强大学,在学生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现有中美眼视光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瑞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泰护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中韩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等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世界百强名校阿尔伯塔大学合作举办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是目前中国医学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最高的机构。与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合作举办中国首个临床医学教育境外办学项目。与纽约州立大学视光学院合作获批教育部首个“中文+医学”项目。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疾病)、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中医药平台和4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1958年,温州医学院缪天荣教授成功研制出“对数视力表”及“五分记录法”。1986年,“对数视力表”的研究成果在第25届国际眼科大会上“亮相”,引起了轰动。1990年,“对数视力表”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全国实施。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6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5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图书馆建筑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分处茶山、学院路、滨海三个校区,其中茶山校区馆为主馆,位于校园教学区中心,楼高七层,设施齐全,环境优雅,设有各类书库、阅览室、检索终端座位、多媒体视听座位、阅览座位和自修座位3000多个。 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08万册、电子文献99万册。 有丰富的纸质中、外文图书和期刊,并拥有各类数字资源,内容涉及全文期刊、文摘题录、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百科全书、电子图书、考试学习平台、光盘镜像、视频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以医学为中心,兼及理、工、农、文等学科门类、符合学校办学需要的馆藏体系。该馆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第一批设立的五个分中心之一的温州分中心。该图书馆获得了“浙江省先进高校图书馆”及“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主办、编辑出版《温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Eye and Vision》《浙江创伤外科》《医学参考报-眼科频道》共5种学术期刊、1种学术报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于1959年成立,月刊,由温州医科大学主办,面向世界发行,主要发表温州医科大学或者浙江省的医学科学研究成果、新动态等相关内容。该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经进入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等国内外十余家权威数据库。该期刊曾随学校更名等原因几次改名,其曾用名有《温州医学院校刊》《温州医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