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宁波理工学院(NingboTech University),简称“浙大宁理”(NingboTech)”。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浙江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高校。
学校前身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2020年1月,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截至2024年9月,占地约1116.1亩,总建筑面积约38.4万平方米,总面积1.9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162万余册。下设11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44个;省重点学科6个、市重点学科19个、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重点(特色)专业11个、市级重点专业17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万余人,在校研究生近300人。
2023年3月30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了“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在主榜中排名第258位,位居浙江省第14位(全省共25所高校参与主榜排名)。在总榜中,该校位列第19位(全省共37所高校参与总榜排名)。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2001年6月25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宣布合作创办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由宁波市全额出资,浙江大学进行办学管理。7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创办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2003年3月,学校获得教育部的正式办学批复。
2004年2月,学校列在“教育部直属高校试办的独立学院名单”中。4月,学校对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组建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分院、外国语分院、法律与传媒分院、经济与管理分院等6个二级分院,开始实行二级管理。
2006年3月,学校撤销原经济与管理分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分院,成立经济与贸易分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分院、土木建筑工程分院和管理分院等4个分院。9月,法律与政治学院成立。
2005年6月,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宁波理工学院科研基地成立,首位博士进站研究。
2007年3月,学校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举办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班。
2008年10月,宁波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合作共建的现代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揭牌。
2011年6月,学校与太原科技大学签订协议,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11月,学校决定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各分院名称统一变更为各学院。
2015年8月,学校与波兰比亚维斯托克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中东欧物流与服务学院。
2016年11月,原经济与贸易学院和管理学院(不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重组升格为商学院,成立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数理研究所以及原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成建制并入计算机与数据学院。
2018年,学校成为浙江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4月,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支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2023年9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主动健康研究院。
2024年11月1日,“以数赋能·碳路有为”双碳重点项目签约暨数字能源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宁波文创港客厅二期隆重举行。
-蓬勃发展-
2020年1月,教育部同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改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同时撤销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建制 。同月,中共宁波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正式签约共建宁波改革研究院。5月,在原法政学院、传媒学院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传媒与法学院、设计学院。同月,浙江省批准学校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
2022年9月17日,宁波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成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首批成员单位。同日,宁波市人才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长杨德仁为副主任委员。
2024年12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玉成窑文人紫砂非遗传习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2024年12月11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举行文化数据工程研究院成立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4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建成省重点学科6个、市重点学科19个,在建“十四五”省一流学科5个。推进专业和学科一体化协同发展,现有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重点(特色)专业11个、市级重点专业17个;1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科方向为重点,建成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个、国家海洋局研发与服务中心1个和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302名。专任教师队伍中41%教师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73.58%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研究生导师2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海洋局研发与服务中心1个;省重点(特色)专业11个;市级重点专业17个。
-合作交流-
校企地合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形成立足宁波、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实施“拥抱城市计划”,全面(战略)合作已覆盖宁波所有区(市、县)。转设后,年均外源到款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大关;承担105项宁波市重大重点项目,服务企业500余家(合同经费1.5亿余元)。涌现“共同富裕精准画像”“甬行码”“数字乡村大脑”等解决地方迫切问题的科技成果。先后与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国资委等联合举办宁波经理学院,开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干部培训,年均培训7000余人次。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形成聚焦“一带一路”、支撑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多层次对外交流合作格局。于2023年招收首届国际本科生(生源来自8个国家),联合举办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20个国家(地区)5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波兰比亚威斯托克技术大学等多所中东欧高校签订欧盟“伊拉莫斯”(Erasmus+)师生交流项目,与英国、波兰等国家高校签订学分互认、“3+1”双学位、本硕直通车等学生交流项目。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现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个、国家海洋局研发与服务中心1个和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
-研究成果-
2019年,学校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中国与乌克兰政府间科技交流项目1项。外源科研经费8891万元。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43篇,浙大一级出版社出版著作1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59项。2020年,学校外源科研到款总经费9742万元。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3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有藏书162.2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有128.64万册,电子图书有33万余册)。经浙大校友捐赠及陆续收藏,逐步形成了1.78万册珍贵的近代中国史料、民国文献以及《四库全书》系列的特色馆藏。本馆与美国亚洲基金会和“中美之桥”建立了外文原版图书捐赠的长期合作关系,至今共收到外文原版捐赠图书约4万册。
图书馆整合数字资源,通过校园网共享浙江大学、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献系统建立了合作关系,可共享各类数字资源,包括: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数据、超星电子书、EBSCO、JSTOR等300余个国内外数据库,自建服务外包产业信息门户、海洋信息资源服务平台2个特色数据库,可使用数字资源覆盖全校所有学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