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闽南师范大学

  • 区域:福建漳州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县前直街36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6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闽南师范大学(Minna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1-2]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组团高校 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资格高校、国创计划项目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高校。

闽南师范大学成立于1958年春。196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由此开启本科教育之扉1986年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 199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被列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入选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23年10月被批准为全国单独招收台湾学生(即“对台单招”)试点高校。

2023-2024学年,学校有江滨、圆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亩;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9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1361人,全日制在校生21952人。

历史沿革

闽南师范大学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龙溪师范学校师范大专班。1958年春,原龙溪师范学校开始增设师范大专班。5月,以龙溪师范专科学校名义招收中文科1班,秋季续招中文、物理、数学3个班。 

1958年9月初,经中共龙溪地委研究决定,在已创办的师范大专班基础上成立漳州大学,下设师范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1959年春,由于形势变化,漳州大学宣布停办。 

经龙溪地委报请省教育厅核准,在原漳州大学师范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秋正式列入省高校招生计划。 

 

196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漳州师范专科学校、厦门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南平师范学院四所高校合并建立福建省第二师范学院,由此开启本科教育之扉。 1966年,“二师院”停止招生。1969年,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与福建师范学院合并。1970年,受政治运动冲击,两校停办。1972年,二师院裁撤,从创办到“下马”,共有毕业生1340名。 

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招生,龙溪地区举办中学师资训练班,招收恢复高考后首批高考学生。1978年秋改为龙溪师范大专班,设置了7门学科,校址在龙溪师范学校。1983年6月,在原龙溪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6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 

1986年6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在漳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漳州师范学院,招收4年制本科生和3年制专科生,设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系、科。

1992年,漳州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漳州师范学院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8年1月,闽南师范大学圆山校区正式揭牌。2018年3月,闽南师范大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1年11月,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22年起,闽南师范大学成为依据台湾科技院校联合统一测试(简称“统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首批试点高校。2022年,闽南师范大学入选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23年10月,批准为全国单独招收台湾学生(即“对台单招”)试点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9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和历史学十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科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7个学科硕士学科授权点,12个专业硕士学科授权点,2个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

师资力量

2023-2024学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361人、外聘教师13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89人(正高22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1187人(博士学位56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次;海军高新人才工程、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0人次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闽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福建省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 学校与欧美、澳新、日韩、东南亚各国和台港澳地区的80余所高校建立关系,开展稳定的友好合作。留学生教育已招收菲律宾、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的近300名留学生。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落地,是“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的中方成员单位,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联合举办双学位项目,与全球50余所高校开展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国际课程、硕士预科等项目。 

学校发挥对台地域优势,推进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先后编辑出版《台湾通史》(6卷本)、《闽南涉台族谱汇编》(100册)、《台湾族谱汇编》(80册)等一批涉台研究著作,7项研究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学校先后建立教育部两岸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圆山学院、闽南文化研究院、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台商研究中心、全国台联系统干部暨优秀台胞教育培训基地、闽台融合发展研究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和智库。“两岸教育文化融合发展实践基地”已纳入《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学校获批“对台单招”试点高校,具备联合招收港澳台侨本、硕、博学生资格和免试招收台湾地区学测生、统测生、“分科测验”学生资格,与台湾地区30余所高校保持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合作。2011年至今连续举办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选送1500多名大陆学生赴台交流学习。学校形成境内外唯一的本硕博一体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从事闽南文化研究与两岸交流的人才,在读台湾博士生11人,数量位居大陆单一学科点招收台湾博士生高校前列。截至2024年,学校累计聘任台湾博士人才112人次,位居大陆高校前列,并推动台湾人才融入大陆社会。

学术交流

学校邀请知名校友、专家来校开办讲座、研讨会。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对话”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2022中国语言文学发展高端论坛 、“2023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年会暨第四届福建教育督导论坛、2024中国化学快报分析化学学科编委会暨CCL分析化学前沿论坛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语言所,1个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1个省级社会团体,3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特色智库,1个福建大数据研究院(所),1个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2个省新型智库和14个校内研究所。

研究成果

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包括逸夫图书馆、科技信息楼分馆、圆山校区分馆等三个馆舍,馆舍总面积约3.2万平米,阅览座位2944个。截止2024年3月,图书馆已拥有纸质图书248.82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5309种;订购有中国知网、中国基础教育教与学资源总库、读秀学术搜索、超星电子图书、Science Direct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外文电子图书和期刊等中外文数据库55个,累计电子资源馆藏468.75万册,其中电子期刊51.26万册,电子图书147.8万册,学位论文269.69万册;自建有《闽师文库》《闽南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语言学科专题库•闽方言》《语言学科专题库•英语学习策略》等7个数据库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