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程学院(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宁工”(NBUT),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前身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3年。198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列为受联邦德国援建的4所高校之一。2001年与宁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筹)合并,仍称宁波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宁波工程学院。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设有风华校区、翠柏校区和前湾校区,现有19个二级教学机构,51个招生本科专业,24个一级学科,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7000余人,研究生203人;我校有教职工1461人,其中专任教师1179人(含辅导员和实验员19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35人,博士661人。
历史沿革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
1983年,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创建。
198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列入联邦德国援建4所高校之一。
2001年,学校与宁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筹)合并,仍称宁波高等专科学校。
宁波工程学院
2004年,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
201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
2014年,成为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
2015年,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并在格林纳达正式开办孔子课堂。
2016年,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当选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
2017年,中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
2021年,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
2022年,在格林纳达开办的孔子课堂升级为孔子学院。
2023年4月,宁波工程学院“王明康楼”揭牌仪式在风华校区举行。
2023年7月,发起成立宁波市船员服务协会并当选为副会长单位。
2023年11月,入选为宁波“未来科学家培养共同体”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教学机构,开设48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24个一级学科,有8个专业获批硕士点,省一流建设学科6个、市重点学科7个;“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1305人,其中专任教师1063人(含辅导员和实验员17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6人,博士53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2月,学校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1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71门。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2月,学校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韦恩州立大学等合作举办会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大数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已与30多个国家近百所院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学校在位于加勒比海的北美洲国家格林纳达建有孔子学院1所。重视与海外的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与市科技局共建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合作平台。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获批省级以上学科平台8个,参与建设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落户宁波; 有多家产业研究院和3家县域实体研究院,另有院士工作站4个,国家级研究平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1个,国家级平台分中心1个,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近五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含一级行业协会/学会奖项)49项,宁波市科学技术奖22项;一批高水平论文发表于国内高水平期刊和国际顶尖期刊,有效发明专利612项;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00余项,2020年获市顶尖人才项目支持。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2月,宁波工程学院图书馆的馆藏纸质图书1704572册;中文纸本期刊2325种、36434份;电子图书1435000册,电子刊总量479867(册)。
学术刊物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管、宁波工程学院主办,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9年,国际刊号:1008-7109,国内刊号:33-1332/Z,季刊,每季度末出版。主要栏目有:理工研究、文史哲法、经济管理、工程教育、教育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