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 区域:安徽池州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池州市贵池区建设西路389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5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Ch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简称“池州职院”,坐落于安徽省池州市,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专科院校,是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2002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由池州师范学校、池州农业学校、池州旅游学校和池州市职教中心合并组建而成。2003年,池州粮食干部学校并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池州师范学校可追溯至成立于1917年的安徽省青阳桑蚕学校师范科。池州农业学校可追溯至成立于1917年的安徽省立贵池蚕桑讲习所。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770余亩,建筑面积25余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1.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设有10个院系(部),开设40多个高职专业;有专兼职教师477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左右。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池州师范学校

1917年,安徽省青阳桑蚕学校师范科创建。

1919年,改为安徽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1923年,改为安徽省立第七初级中学师范部。

1926年,改为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一分校。

1927年秋,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一分校与安徽省立第七初级中学合并为安徽省立第五中等职业学校。

1929年6月,在原师范校址上新建安徽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

1934年秋,改为安徽省立池州师范学校。

1938年,学校停办。

1940年,学校在青阳县陵阳镇复课。

1948年,改为安徽省青阳师范学校。

1949年4月,改为皖南区青阳师范学校。

1950年9月,改为皖南区池州师范学校。

1952年9月,改为安徽省池州师范学校。

1965年,增设耕读小学师资速成班,培训社、队耕读小学教师。

1969年,学校停办。

1970年,学校复课,但只招收经推荐的工农兵学员。

1972年春,学校增设中学部。

1977年,学校设大专班,始名“安徽劳动大学池州地区专科班”,后改为“安徽师范大学池州地区专科班”。

1979年,恢复考试招生制度。

1982年,大专班撤销,学校被定为四年制中等专业学校。

  • 池州农业学校

1917年,安徽省立贵池蚕桑讲习所创立。

1919年,改为师范学校。

1927年,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一分校与安徽省立第七初级中学并入安徽省立第五中等职业学校,设林、蚕两科,学制1年。

1935年,改为安徽省立东流初级农林职业学校。

1937年,部分校舍被日军炸毁。

1945年,国立九中迁至学校旧址,称安徽省立东流中学。

1947年,招收高级农林科各1个班。

1948年,改名为安徽省立东流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49年,改名为皖南区东流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51年,改名为安徽省东流农业学校。

1953年,怀宁农校并入。

1956年,学校迁至安庆市对江大渡口镇,改名为安徽省安庆农业学校。

1960年,增设专科班,使用“安徽省安庆农业专科学校”和“安徽省安庆农业学校”两个校名。

1961年,专科停办。

1965年,改名为安徽省池州农业学校。

1969年,学校停办。

1973年,学校复办,设农学、牧医两个专业。

  • 池州旅游学校

1996年,池州旅游学校建立。

  • 池州市职教中心

1967年,贵池五七大学创建。

1984年,贵池五七大学改建为贵池教师进修学校。

1989年,贵池市职教中心创建(合署)。

2000年,贵池市职教中心更名为池州市职教中心。

  • 池州粮食干部学校

1980年,池州地区粮食干部学校创建。

2000年,池州地区粮食干部学校更名为池州粮食干部学校。

-蓬勃发展-

2002年7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以池州师范学校、池州农业学校、池州旅游学校和池州市职教中心合并为基础创建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池州粮食干部学校并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中职中心从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划出,单独建制。

2009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

2010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5年,成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2020年,成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2025年1月10日上午,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青阳分校揭牌仪式在池州市旅游学校举行。2月28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东至高职专业学院挂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设有10个院系(部),开设40多个高职专业,涵盖电子信息、农林牧渔、土木建筑、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财经商贸、旅游、卫生、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等11大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专兼职教师47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及行业专家90余人。

2016-2018年,学院获评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坛新秀4名,省级教学团队5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建有10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

截至2019年12月,学院有1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6-2018年,学院获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2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3门,省级精品线下开放课程2门,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规划教材1部,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智慧课堂试点项目7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6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17年10月,学院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取得国家专利20余项,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1项,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7项,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11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学院有图书约90.7万册,开通了超星、中国知网、博看、语林等电子资源。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