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大学(China Jiliang University),简称中量大(CJLU),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浙江省主管的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高校、浙江省首批“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为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学校前身是1978年由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9年,学校成为浙江省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建大学和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位居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136位。
截至2023年2月22日,中国计量大学设有56个本科专业;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 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有浙江省一流学科9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8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8万余人,研究生5100余人,留学生近500人,有专任教师近1500人。据2024年5月官网资料显示,中国计量大学有两个校区,分别为东校区和西校区。此外,学校有一个独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杭州计量学校时期
1978年9月10日,国家计量总局向国务院申请提出筹建计量学校;同年10月5日,该申请获批。1979年7月27日,《杭州计量学校基本建设计划任务书》获批,杭州计量学校定为中等计量专业学校,学校暂先设置长度、热学、力学、电磁、无线电计量五个专业,学制四年;学校直属国家计量总局,实行以总局领导为主的总局和浙江省双重领导体制;成立筹建处,负责学校基建工作。1980年7月2日,杭州计量学校校址定点在西湖区古荡公社境内和尚圩(教工路以西,天目山路以北)。
杭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计量专科学校时期
1983年5月10日,原筹建的杭州计量学校改建为杭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实行由国家计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计委为主的领导体制。
1983年12月,“杭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校名改为“计量专科学校”并正式建校,于1984年秋季正式招生。学校建在杭州市,设置几何量计量与测试、电磁计量与测试、力学计量与测试、电子计量与测试、热工计量与测试五个专业;学校由国家计量局、浙江省双重领导,以国家计量局为主。
中国计量学院时期
1985年10月18日,国家教委发文批准建立中国计量学院。中国计量学院以计量专科学校为基础建立,继续实行国家计量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局为主的领导体制。
1986年8月,中国计量学院根据国家教委批准的几何量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电磁测量及仪表、无线电计量测试五个专业,招收首批本科学生200名。1986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院题写校名“中国计量学院”。2000年5月,中国计量学院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为主调整为“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纳入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年,学院进入下沙高教园区办学,新校区征地面积1180亩,规划建设校舍面积21万平方米。2003年8月,中国计量学院整体搬迁至下沙高教园区办学。同年9月,学院新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2年,学院实施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蓬勃发展-
2016年,中国计量学院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 2019年,学校成为浙江省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建大学和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2月22日,中国计量大学设有56个本科专业;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计量大学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9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4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计量大学有专任教师近15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1200人;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次,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等省部级人才80余人次;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8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计量大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8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24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1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7门;浙江省一流课程145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联合培养基地7个。
2011年,学校入选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在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中,中国计量大学的“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项目入选地方高校“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计量大学获得了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学校对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其直属单位、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承担国家计量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宁夏市场监督管理厅等开展战略合作,建有地方研究院11个、地方技术转移机构21个、产业技术联盟30个。此外,中国计量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13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
国际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计量大学与国外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建有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孔子学院、浙江—捷克布拉格丝路学院、浙江—捷克人文交流中心、中东欧研究院;牵头成立全球首个“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高校加盟,并建立“一带一路”学院。 此外,学校与美国戴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班戈大学、德国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等名校有学分互认项目、出国带薪实习项目、短期海外游学项目等。
合作办学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计量大学举办有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和1个硕士教育项目。
2011年3月,中国计量大学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项目获得批准,该项目是中国计量大学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于2011年9月招生。2014年9月,中国计量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工程本科教育项目。自2023年起,中国计量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数据分析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该项目每年招生40人,学制1.5年。
学术交流
2019年11月,中国计量大学主办了第二届国际光电子与测量会议。2021年1月,学校举办了中国-捷克国际贸易与标准化论坛。2022年11月,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浙江-捷克”人文交流学术沙龙。 此外,中国计量大学举办了多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该论坛是学校广纳贤才的重要途径。2023年11月,中国计量大学第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计量大学有国家质检中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0余个,高水平研究院35个
-研究成果-
2010年至2015年,中国计量大学主持和承担了“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国家级项目250项、省部级项目430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42项,发表SCI、ET等检索收录论文30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60余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计量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百余项。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院士工作站。 此外,中国计量大学作为主要单位参与了“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培育建设工作。 [18]2022年,中国计量大学与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3名中国计量大学教师被聘任为第一批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兼职专家,共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计量大学的智慧计量与精密检测技术团队、生物检测与仪器团队、磁性材料及其检测技术团队、光电仪器与量子计量团队与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进行技术对接创新设想,在磁功能成像引导下的超声治疗、磁感应纳米孔测序技术、电磁屏蔽材料选用设计和光电探测器噪声抑制技术等领域提出合作思路。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计量大学两校区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高达424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占比55.05%,电子图书占比44.95%;本部馆占比79.52%,东区馆占比20.48%。图书馆馆藏文献涉及理、工、管、法、文、经、医(药)、哲等多个学科门类,在多学科文献收藏的基础上突出计量、标准化、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等质量检验检疫特色。此外,学校年订购中外文期刊报纸289种。
学术期刊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是浙江省教育厅主管、中国计量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季刊,在中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刊登有一定创见的科学技术研究论文为主,并适当刊登有价值的学科前沿,最新技术发展的综合评述类文章。《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电子与通讯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固体与超导文摘》等著名文摘检索机构收录期刊,曾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量奖”、“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奖等多项荣誉。